永遠不要幫別人消耗自己
前幾天逛知乎,看到了一個話題“為什麼對別人越好,卻越不被重視?”
回答「抱怨」聲一片:
“明明自己已經竭盡全力去迎合,處處為他著想,卻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回報。”
“別人稍有不滿,自己就會下意識地內疚不安,彷彿自己做錯了什麼。”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情緒耗竭」:
大意是指個體的情感資源,如果被自身或外界消耗過度,人就會疲乏不堪,精力喪失,從而在消耗之中慢慢耗盡了一切。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只要自己對別人掏心掏肺,就可以得到同等的回饋。然而現實總是很骨感,有時候你的善良不一定能得到回饋,反而變成了別人消耗你的利器。
西方諺語說:“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善良,缺的是理智和克制。”
善良當然沒錯,但脆弱的善良,不如堅強的克制。
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人要強大到什麼程度,才能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也許事實正相反,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我們才會強大,在乎別人的看法就是在內耗。
作家蘇童曾在新書籤售會上,遇見一個中年男子。
對方空著手排隊,到了蘇童面前時,盯著他說:
“你不該隨便出來簽什麼名,我是你的讀者,但是見到你我很失望。”
因為這個讀者的一句話,蘇童產生了嚴重的自我懷疑,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才讓讀者那麼討厭自己呢?
於是,他開始恐懼與讀者接近,從此對拋頭露面的活動避之不及。
很多年以後回望這段經歷,他才意識到這個簡單的道理:一個人終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喜歡自己。
別人對自己失望,那是他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過錯。
他在書中寫道:“大家討厭你是不幸的,但是按照別人的期望呼吸、吃飯、說話、打哈欠是不必要的。”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你就只能在委屈之中,消耗自己。
有些人渴望被愛、被接納,於是選擇了討好他人,試圖以此獲得溫暖與認同。然而,這樣的討好,是一場無止盡的自我攻擊。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擁有美麗的外表和善良的內心,可一生卻過得顛沛流離失所。她總是盡力去迎合別人,即使犧牲自己的尊嚴和利益。
為了討好父親,她努力做一個乖女兒,卻始終得不到父親真正的關注和愛;為了討好情人,她忍受著暴力和背叛,卻依然不肯放手。
她以為只要自己不斷地付出、討好,就能換來別人的真心。可結果呢?她在這場討好的遊戲中越陷越深,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對生命的希望。
無意識的討好是一種認知匱乏。
仔細想想,或許是為了獲得同事的好感,或許是博得朋友的青睞,當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別人身上,試圖去迎合他們的喜好和期待時,只能不斷地否定、消耗自己,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自身。
但真正的愛和尊重,不是靠討好得來的。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又怎麼能指望別人來愛呢?
別把別人的期望,錯當成自己的義務。
人生苦短,不要活在別人的期望裡。
來源:視覺中國
古人常說: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