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什麼是“自律”?就是將這6件事做到極致

稻盛和夫:什麼是“自律”?就是將這6件事做到極致
value101 2023-05-22 檢舉

但是有太多人都會覺得,“我肯定不會上他的當”,希望從中佔點便宜。

 

因為想著,“這傢伙不是好人,想要利用我”,於是想著將計就計,事情就會變得越發複雜。

 

所以,不能和這種人交往,只要堅持不交往,對方就一定會放棄的。

 

四、擁有一顆克己之心

 

中國古典中有“唯謙受福 ”的說法。意思是 傲慢的人得不到幸福,只有擁有謙虛之心的人才能擁有幸福。

 

不管在社會上有多大的聲望,或是成為統領眾多部下的大企業、大組織的領導人,他們都能夠始終保持謙虛,沒有一絲傲慢。

 

同時,總是把自己的事情放一邊,優先考慮他人和社會,並付諸行動。這樣能夠抑制自己的慾望和虛榮心,擁有克己之心的人,才是人格高尚的人。

 

剛剛開始的時候,小心謹慎、不失謙虛、拼命努力,也因此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甚至事蹟都登到了報紙雜誌上。

 

但在這過程中,不知不覺之間,放鬆了克己的意識,萌生了愛己之心,就是利己心開始膨脹,漸漸地開始自誇自讚起來。

 

就是說,隨著成功的到來,隨著名氣的提升,自己起了驕傲自大之心。

 

所謂考驗,一般認為是苦難的考驗,但我認為不僅如此。對於人來說,輝煌的成功是更大的考驗。

 

看到那些事業成功,獲得地位、名譽和財產的人,我們往往會投去羨慕的眼神,覺得“那個人真幸福啊!”但是,那也是上天給予他的嚴酷考驗。

 

有的人事業取得成功,有錢後,就開始過上奢侈的生活。有的人稍稍出名,就開始傲慢。行為脫軌,匪夷所思。不知不覺中走上歧途,墮入谷底。

 

可以說,以何種態度度過現役時期,將決定其此後的人生。

 

有的人覺得“靠自己的才能賺到的錢,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於是花天酒地,任性揮霍,最終身敗名裂。

 

而有的人,從現役時期起就做什麼都認真踏實。退役後,即便成了普通公司的普通員工,也照樣兢兢業業,成為一個出色的員工。

 

看到這樣的事例,我甚至會想,神靈賜予某人優越的條件,是為了測試在這種條件下,此人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面對這種考驗,應對得好,就會有好的結果;應對不好,就會有壞的結果。

 

不管是喜逢幸運,還是遭遇災難,在任何情況下,保持謙虛,不失自我,這才是重要的。

 

請大家理解這一點,不忘謙虛,時時反省,兢兢業業,誠實地度過人生。 只要採取這種人生態度,我們就一定能實現連自己都無法想像到的幸福人生。

 

五、人最大的自律,是戰勝自己的能力

 

俗話說,“有情人相會,千里不過一里”,“愛好才能變能手”。

 

只要喜歡、熱愛,熱情自然湧出,努力也不在話下,就會進步神速。旁人看來你很辛苦,但你自己根本不覺得苦,反而樂在其中。

 

實際上,缺乏對工作高度的熱愛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無論哪個領域的成功人士都喜愛甚至迷戀自己的工作。

 

可以說,徹底地喜歡自己的工作是通過工作豐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方法。

 

但是,有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怎麼也喜歡不起來,那又該怎麼辦呢?姑且一心不亂、拼命投入工作再說。

 

在這過程中,痛苦會生出喜悅。“喜歡”和“投入”是硬幣的正反兩面,兩者之間是因果循環的關係:

 

因為喜歡就會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喜歡。

 

所以開始時即使不太情願,也要在心裡反復自我安慰說:“我正在乾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從事這項職業是我的幸運”。

 

這樣的話,對工作的看法會自然地發生變化。

 

不管什麼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會產生成果,從中會產生快樂和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來幹勁,又會產生好的結果。

 

在這種良性循環過程中,不知不覺你就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

 

在你討厭工作,覺得難以忍受時,你還是要多加忍耐,要下決心朝前走,要發奮努力,這將改變你的人生。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戰勝自己”,就是抑制利己的慾望,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做不到這一點,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人真正的能力,應該包括抑制慾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內。

 

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戰勝自己貪圖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奮鬥,“不能發揮自己天賦之才”,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是缺乏發揮自己能力的能力。

 

在人生這個漫長的大舞台上要演出雄壯的戲劇,要取得卓越的成果,所需要的能力不僅僅是腦細胞的多寡,還包括無論何時都極度認真地工作,從正面迎擊困難,不惜與困難直接交鋒的態度。

 

這是成功的唯一方法,也是我們每天都要牢記的原理原則。

 

誠實地、認真地、拼命地工作——這話聽起來平凡無奇,但就在這平凡的語言中隱藏著人生的真理。

 

六、日復一日的讀書,養護自己的心靈

 

買一本書,並認認真真地將它從頭讀到尾,一個角落也不放過——有這種閱讀體驗的人或許已經極為稀少了。

 

我無論工作多忙,都見縫插針,在工作的間隙讀書。不管夜裡多晚,哪怕是在和客戶喝完酒之後,回到家也一定會讀書。

 

我的枕邊堆著許多哲學或中國古代經典的書籍,每日睡前必定要讀上幾頁。

 

許多人覺得沒有時間讀書。但是,只要充分利用每天的時間,我們會意外地發現能擠出不少讀書的時間。哪怕只讀上短短幾分鐘,我們也能體會到心靈被打動的感覺。

 

通過讀書,我們能夠獲得有別於平日生活所得的經驗和知識。

 

沒有去過的國度,沒有聽過的語言,2000年以前的歲月……從歷史書籍中我們能得到各種各樣的前車之鑑。

 

另外,在平日的實踐所帶來的體驗之外,讀書還能提供知識補充,有幫助梳理個人經驗的效果。

 

英國思想家詹姆斯·艾倫將人的心靈比喻為庭園。自己的庭園是雜草叢生,還是開滿了各種各樣美麗的花朵,全部取決於對庭園的呵護與修整。

 

文化的詞源是“耕耘心靈”,那麼讀書也可以說是養護人類心靈的方法。

 

每個人所能體驗的事情有限,但是書籍是知識的寶庫,它反映了古今東西不同人們的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通過書籍,我們能夠體驗別人的經歷,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經驗。

 

通過讀書,我們的確能夠反省自身,和過去的偉人們共同創造出自己別樣的人生。

 

為什麼大家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但現實中,卻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為自律意味著你必須有所放棄,放棄自己的偏好,放棄自己的惰性。

 

人唯做到以上六件事,才是真正的自律,達到“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高明境界。

 

與各位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