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富太太月薪14萬招“丫鬟”,服務內容給我看吐了

上海富太太月薪14萬招“丫鬟”,服務內容給我看吐了
value101 2023-05-23 檢舉

 

事件發酵後,向太掉粉嚴重。

儘管如此,她首場直播的銷售額,依然突破了3億元。

第二次直播“痛改前非”試吃後,她收穫了大批誇讚。

“真性情,能屈能伸,有上進心。”

 

難道試吃不是一個主播最起碼的職業素養嗎?

錢,給富人加上了一層濾鏡。

傲慢被美化成真性情,不敬業被說成有個性,只要富人稍稍表現出一點點“親民、接地氣”,馬上就能收穫大批讚美。

一個人只要有錢,很多行為好像都可以變得合理。

比如今年年初,王思聰在上海街頭打人事件。

陳某在路邊等車,卻被王思聰誤以為在偷拍他。

爭執之後,王思聰和朋友首先揮拳打人,將陳某打翻在地後,王思聰另外兩個朋友也對陳某進行了毆打。

陳某被打到鼻骨骨折,面部多處擦傷及挫傷,被認定為輕微傷。

 

隨後,網傳王思聰打人賠償209萬。

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對另一個普通人毫無緣由地攻擊,必定會招致口誅筆伐。

但在王思聰打人事件裡,卻出現了這樣的評論:

“真好,年紀輕輕遇到貴人。”

 

“辛苦打工一天賺不到200塊,思聰打人賠償209萬,我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裡,也不知道思聰在哪裡。”

“為什麼挨打的不是我?”

底下竟然是一堆排著隊求打的人。

不排除有人只是玩梗,可在209萬的誘惑下,真正那麼想的人,不會是少數。

在“打人”“209萬”這樣的關鍵詞下,“毆打”和“輕微傷”,這麼嚴肅的法律字眼,卻被自動忽略了。

打人者囂張的態度以及大眾呈現出來的風氣,其實很可怕。

那是一種有錢就能把一切合理化的思想。

打你又怎麼樣?反正有錢賠。

錢,成了最好的壯膽工具,也成了有錢人的遮醜布。

當大眾逐漸接受這種思想,那就意味著,有錢,就可以隨意踐踏普通人的尊嚴。

而那些沒錢沒勢的人,就只能被迫隱在暗處,沒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前段時間,看過一則視頻,內容是“25歲,月薪應該拿多少”。

一個出身優渥的小男孩,面對採訪時說:“25歲的月薪,200萬沒問題,跟我爸一樣做董事長就行了。”

當聽記者說月薪5000時,男孩彷彿從沒聽過這麼低的工資,說了句“我不想在你們面前炫富”。

 

當看到評論區裡一片叫著“少爺好有教養”時,我沉默了。

在我國,月薪低於5000的人,佔總人口的90%。

然而,極少數掌握社會財富和資源的人,卻獲得了社會最多的話語權。

富人甚至什麼都沒做,就能贏得讚譽。

如“万柳書院少爺”,在大眾對他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憑藉他有錢,推測出他品行美好,善良有內涵。

 

張雨綺說,少於1克拉的碎鑽不值錢,一堆人說“姐姐就是千頌伊本人,又美又颯”。

 

而一個從沒吃過自熱米飯的農民工,花18塊錢買了一盒,就被嘲諷做作、賣慘。

 

對富人的濾鏡開得越大,對窮人的要求就越嚴苛。

當錢流向了不缺錢的人,當關愛流向了不缺關愛的人,普通人和窮人自然就成了失語的“隱形人”。

這個現象,甚至在我們的影視劇裡,也隨處可見。

現在的偶像劇男主或者女主,要么是富(創)二代的少爺千金,要么是霸道總裁,反正都是有錢有勢、一片偉光正的形象。

而窮人都成了反面人物,他們窮酸、善妒、斤斤計較、不擇手段、面目猙獰……

毛尖曾批評說:“上個世紀,電影千辛萬苦把清白的良心還給了底層。一百年不到,我們的影視劇又把心機和窮人,天真和富人進行了鏈接。”

這樣的矮化和奴化沒錢的普通人,令人十分反感。

好像有錢,就天然地讓富人擁有了美好的品質,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合理的。

而貧窮的人,就與腹黑、惡毒脫不了乾系。

不可否認,資源的分配是有差距的。

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些人只含了一口痰。

可沒必要因此過度美化有錢人,也不要輕易否定普通人。

有錢也好,沒錢也罷,我們生來握著不同的劇本,只要盡力演好自己的人生大戲就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