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加繆手記》10句經典箴言,勝讀10年書

學者劉成富評價加繆:“放眼世界,很難找到第二個像他一樣,文學魅力、人格魅力和道德感染力集於一身的作家。”
加繆23歲開始寫作,29歲一舉成名,44歲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多年來,他還堅持寫日記和隨筆,將長達25年的生活隨想、寫作靈感,濃縮進了一部《加繆手記》中。
有人說,翻開這本《加繆手記》,彷彿在看一個天才的朋友圈。
書中所蘊含的道理,涵蓋了人生的方方面面,用心領悟一番,勝讀10年好書。
看完他大半生的心路歷程,我悟透以下10句經典箴言,分享給大家。
1
談苦難
為了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加繆養成了觀察生活的習慣。
他時常搭乘火車出行,還在書中提到了兩位印象深刻的乘客。
一位老工人,衣服洗得發白,背包也綴滿了補丁。
他薪水低廉,無親無故,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生活如此困苦,他卻非常熱愛讀書,走到哪兒都揣著幾本書。
還有一位年輕婦人,靠給人洗衣服,養活生病的丈夫和兩個孩子。
她想盡辦法省吃儉用,依然難以負擔醫藥費和生活費。
儘管經濟壓力巨大,她提起孩子們時,卻滿臉都洋溢著幸福和快樂。
他們直面苦難的豁達與樂觀,令加繆十分動容。
他在書中感慨: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帶著傷痛活下去。
這世上,誰沒有過踩著泥濘、摔著跟頭,在人生沼澤中跌跌撞撞過?
弱者破罐破摔,不斷沉淪,一步步滑向無底深淵。
強者卻滿懷希望,笑著前行,將滿身泥土化作向上的台階。
有句話說: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戰勝不幸,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只要立誌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修煉強大的內心,無論遇到什麼難關,你都可以是他的對手。
2
談生死
這本書中,有一段小說《鼠疫》的情節構思。
奧蘭城中瘟疫橫行,大批民眾先後染病去世。
看到一輛輛裝滿死人的列車,人們嚇得情緒崩潰,驚慌失措。
在一片混亂中,有位先生卻格外鎮定。
他依舊每天早早起床,穿戴整齊,有條不紊地用餐、工作。
即使不幸染病後,他也照樣吃好、睡好,絲毫不懼死亡的到來。
這份不畏生,不懼死的坦然,深深地鼓舞了他身邊的人。
大家稱讚他是一位真正的紳士,並試著像他一樣,冷靜應對生死的考驗。
有句話說:我們像旅人那樣走向目的地;世界是客棧,死亡是旅行的終點。
一想到人終有一死,很多人就會蜷縮在恐懼的陰影中惶惶不安。
可無論接不接受,我們都必須承認: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會悄無聲息地隱入塵煙。
與其害怕別離,逃避失去,不如早一點接受現實,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用心善待平凡日常,盡情擁抱滾燙人生,才不枉來世間走一遭。
3
談人生意義
書中,加繆提到了一位老先生。
多年來,他不聚會、不旅行,幾乎沒有娛樂,也很少與人來往,只顧思索生活的意義。
50歲時,他依舊找不到答案,便偏執地認定自己的存在毫無價值。
他徹底放棄了工作和社交,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靠來回倒騰一鍋豆子打發時間。
在寂寞與空虛中,他麻木地熬過了30年,最終孤零零地離開了人間。
世界那麼大,人生那麼長,他卻將所有時間都耗在了徒勞的追尋中。
其實人活一輩子,就是個過程。好好活著,就是最大的意義。
哭過也笑過,愛過也恨過,看過世間的一草一木,這一生就是有價值的。
正如余華所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過好尋常的日子,就是人這一生最大的圓滿。
4
談慾望
加繆生於一個貧困家庭,家裡連張寫字的桌子都沒有。
但他在書中說,正是極度的貧困,使自己體會到了真正的自由。
小時候,他自知經濟條件有限,從不跟人攀比吃穿,一門心思讀書、思考。
即使後來成了名,有了錢,他也延續著物質極簡的習慣。
為了不被消費主義裹挾,他遠離了巴黎的繁華,隱居在不足600人的小村子。
在那裡,他只有幾件樸素的家具,以及一堆書籍和稿件。
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讀書和思考中,創作出了不少深刻的作品。
追求舒適、渴望享受,是生而為人的本能。
但這世上的誘惑層出不窮,你若什麼都想要,只會一步步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減一分物慾,多一分清醒,我們才能在簡單而克制中,修煉出內心的豐盈。
正如作家尤素福·西巴伊所說:
“假如人能夠遏制住自己的種種慾望,過著無求的生活;那麼,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5
談孤獨
加繆憑藉《局外人》成名後,收到了各大文藝聚會的邀請。
然而,整日聚會喝酒、看戲、高談闊論,令他深感疲憊,難以集中精力工作。
他在手記中寫道:“我不能與別人一起長久地生活。我需要一點孤獨,永恆的一部分。”
沒過多久,他就減少了與各界人士的來往,獨自待在家裡看書和寫作。
尤其是在創作小說期間,他會謝絕客人登門拜訪,讓自己進入一種無聲無息的狀態。
而這份游離於群體之外的孤獨,給予了他源源不斷的靈感。
他的作品備受好評,隨後他也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聽過這樣一句話: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優秀的人在孤獨中成就自我。
總有人畏懼寂寞,生怕落單,盲目地擠進熙熙攘攘的人群。
可很多熱鬧,不過是一場轉瞬即逝的虛無。
外界的雜音,只會擾亂你的心緒;過度的喧囂,也會透支你的靈魂。
當你屏蔽干擾,不斷向內探索,才能在清醒中蓄能,於獨處中出眾。
6
談友情
書中,加繆頻頻提到哲學家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