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活著活著就老了》:在變老的路上,一定要變好

可事實是,你永遠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總會被各種瑣事牽絆。
倒不如回歸當下,用閒散的時間,好好犒勞自己。
在變老的路上,別忘了先讓心情好起來。
3
圈子變好,從遠離人群開始
在書裡,馮唐刻畫了幾個畫面,讓人讀來倍感溫暖。
第一個畫面,是與同窗喝茶。
傍晚的客廳裡,一抹夕陽打在茶缸上,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們聞著茶香,慢慢嘬一口熱茶,輕聲聊著往事。
第二個畫面,是與好友漫步荒寺。
小徑上長滿青苔,竹影來回晃動,涼風拂面而過,馮唐和好友一前一後地走著,說著夢想與未來。
第三個畫面,是與老同事喝酒。
窗外車水馬龍,屋內燈光如豆,兩個同事遠道而來,大家喝著小酒,說著行業內的趣事,開著彼此的玩笑。
這些溫馨的畫面,雖沒有多大的排場,也沒有成群的熟人,卻讓我們看到馮唐在社交上的從容。
其實,很多年前,年輕時的馮唐也以為朋友越多,路越好走。
他不停地四處奔忙,酒局一個接著一個,圈子越混越大。
一次,正在寫作的他,被朋友拉去聚會,結果文章沒寫好,還吃壞了肚子。
還有一次,他喝得不省人事,竟把窗戶當門跳了下去,險些命喪當場。
他的身邊,人越來越多,可日子卻越過越沒意思。
為了把自己解救出來,馮唐暗下狠心,徹底遠離了無意義的圈子。
其實,不單單是馮唐,生活中的你我,不也時常被人事所累。
可是,人生是自己的,終究與旁人無關。
別把太多人請進生命,別為了不相干的人弄丟了生活的重心。
人生的路上,無需成群結隊,走好自己的路,比什麼都重要。
年輕時,我們總想著結識各路好友,振臂一呼,應者云集。
等年紀大了,才漸漸懂得,二三知己,遠勝過泛泛之交。
4
靈魂變好,從靜心讀書開始
這本隨筆集中,還收錄了馮唐的一件“趣事”。
2007年的一個大雪天,他忽然接到通知出差蘭州。
等他匆匆趕往機場,卻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告知飛機延誤。
他焦急地來回踱步,突然一個男人湊過來,神秘兮兮地遞給他一本古書。
並小聲說:“這可是唐朝真跡,價值連城。”
一番討價還價後,馮唐花20塊買下這本“真跡”,坐下來慢慢品讀。
看著看著,焦躁之感一掃而空,只覺得心情舒暢,神清氣爽。
其實,讀書的妙用,他早就深有體會。
小時候,每當課業壓力大,他都跑去圖書館靠讀書解壓;
工作後,閱讀更是必不可少,一本好書,總能令他在疲倦中得到安慰。
他原本是個莽撞的“野孩子”,是一本本書安撫了那顆躁動的心。
歇下來的日子裡,馮唐總算有大把的時間用來看書。
他重讀了《左轉》,千年的歲月在眼前一晃而過,頓覺浮生如夢,一切遺憾都可釋懷;
他最愛讀王朔、王小波,在嬉笑怒罵的文字中,感受生命的猛烈鮮活;
他品讀風月情事,看到慾望背後,是捉摸不定的人性和難以安撫的心靈。
而他自己,也在一行行文字中,得以沉澱,活得愈發通透。
雨果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就算漸漸老去,只要多讀書,我們都能營建起美好的內心世界。
每本書,都是智慧的結晶,會喚醒人的精氣神,賦予靈魂蓬勃的生機。
年少時讀書,多伴有功利性,希望讀書能帶來名利。
等經過歲月沉澱之後再讀,就會發現讀書是為了尋求一種內在的力量。
我們追趕著時間加速向前,但不要步伐太快,把靈魂遠遠地落在身後。
一個人,只有內心富足,靈魂豐盈,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變老的路上,多讀書,你將與自己更好的靈魂相遇。
▽
微博超話#馮唐老師請回答# 中,有網友問:
“我今年剛退休,活了大半輩子,除了年齡,一無所獲,我要怎麼辦?”
有人借用這本書裡的一句話回答說:
“最好的方式,是不退不休,在下半輩子重新過一生。 ”
去愛你所愛,去做你所想,去體味生活的曼妙,去浩瀚的書海暢遊。
誰都有老去的那一刻,但時間卻從來不是我們的敵人。
只要認真對待自己,時間會幫我們慢慢變好。
《活著活著就變老了》中有一句話:
活這麼大,我終於想明白一件事,十年之後的事,不想。
安在當下,過好眼前的每一秒,我們都將不懼老之將至。
點個贊吧 ,願你我在變老的路上,用時間為自己鍍上一層絢爛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