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一個人最大的痛苦,是高估自己

他把樂團取名為“世界”,招募隊員的要求是有青春熱血,懂不懂音樂無所謂。
身為隊長,他覺得學習音樂知識只是浪費時間,只要跟著他會哼唱一些流行歌曲就好。
於是,他做主挑選了一些當下流行的樂曲,然後東拼西湊完成填詞。
有人建議輕緩的曲子與笨重誇張的歌詞實在不搭,但厚實自信地認為他們的歌肯定能火爆。
他召集樂團每天在宿舍排練,不講效率,不究細節,只看感覺。
大一下學期末,厚樸的樂團終於在食堂進行了第一場演唱會。
雖然唱得不怎麼樣,但厚樸在學校火了。
很多人到宿舍找厚樸談理想,他也飄飄然覺得自己能帶領大家找到新世界的入口。
一次,在上當代文學課時,他直接把老師從課堂上轟了下來,跳上講台唱自己寫的歌。
一晃馬上要畢業了,大家都各奔前程,厚朴還陷在自己的想像中,他想招新隊員,重振樂隊。
他還變本加厲地挑戰老師的底線,最後被勒令退學。
故事中的厚樸,明明連在社會上生存的技能都沒有,卻不切實際地幻想能成為改變世界的人。
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不懂得腳踏實地學習,目空一切,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夢裡。
殊不知,當能力配不上野心時,夢想只會成為身上的枷鎖。
而真正有能力的人,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懂得把自己看小,努力把事情做大,人生才能走得長遠。
高估人脈,白費力氣
我們總以為人脈是混出來的。
然而,對於弱者來說,所謂人脈,看似全線飄紅,實則虛假繁榮。
蔡崇達寫了一個發小,叫老家阿小。
來自捕魚家庭的阿小從小就瞧不上所居住的小鎮,不屑與周圍的人交流。
直到香港阿小來到小鎮,老家阿小竟然主動去跟他攀談。
面對來自有錢家庭,在小鎮暫住幾年就要去香港生活的阿小,老家阿小使出渾身解數迅速成為他的玩伴。
當他們一起玩香港買的玩具時,老家阿小總會誇張地說“這好酷啊”,以此討好香港阿小。
老家阿小作為跟班和香港阿小一起,跑到開發區逼迫路過的外地打工仔學狗叫。
慢慢地老家阿小說話的語氣、梳著的頭髮都模仿香港阿小,他一心以為,這樣就能融入上層圈子。
然而,香港阿小並沒有對他另眼相看,離開那天甚至沒有跟他道別。
老家阿小這才哭著意識到自己仍舊只能留在小鎮。
在人生中,如果不懂得踏實做事,而把希望寄託在人脈上,很多時候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蔡崇達的大學室友厚樸也是如此,以追求自由的形象吸引了渴望叛逆的學校名人——市秘書的女兒。
兩人戀愛後,厚樸憑藉著女朋友的關係,申請到了學校的大禮堂,在那裡開了一場隆重的演唱會。
由於樂團水準太差,演唱會當天觀眾寥寥無幾。
又因為厚朴老是在學校違規犯忌,女方家長對他的印像也不好。
一次,厚朴西裝革履地去見女友的家人,卻發現自己根本不受待見。
厚朴退學後,想讓女友找父親幫忙疏通關係復學,結果反遭嫌棄。
由此可見,你若自己沒本事,認識再牛的人,也藉不到他身上的光,更不可能得到他真正的欣賞和認可。
所謂的人脈,不過是自身的價值。
當你無用時,即使推杯換盞,人脈也與你毫無幹系。
當你有用時,即使深居簡出,人脈也會不請自來。
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在《易經的人生智慧》講座中提到「定位」一詞。
他說:“人之所以有諸多煩惱跟痛苦,主要根源是人生定位不清。”
而人最普遍的問題,就是過於高估自己。
蔡崇達用一件件陳舊舊事,讓我們明白:當你高估自己時,受到的傷害最大,感受到的痛苦最深。
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向內探索,向外學習,才能認清自我,實現認知升級。
願你我都能找準人生定位,持續蓄能,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