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如磐石》爆火,上億網友熱議:人一生最該看透的7個真相

這幾年,反腐題材的影視作品大爆。
《掃黑風暴》《沉默的真相》還有《狂飆》,都掀起了全民討論的熱潮。
但其實有一部電影遠比《狂飆》早。
早在2019年,就已經殺青。
經過四年的刪減審核,終於在這個十一上映。
它就是《堅如磐石》 。
傳聞,這幾年張藝謀導演常用完整版《堅如磐石》招待重要客人。
一方面張藝謀導演對這部作品的喜愛,另一方面則是對它不能上映的遺憾。
這部電影從官場到商場,講出了在權力與金錢的交織下,慾望的貪婪與狡詐,人性的黑暗與殘酷。
而劇中暗藏的7個真相,更是將現實剖析得淋漓盡致。
(圖源網絡,侵刪)
註:本文含少量劇透,介意的書友可以先去看電影~
關於利益:利益面前,最能檢驗一個人的成色。
我們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利益是人品的試金石。
沒有人不喜歡財富,但是獲取財富的方式裡卻最能檢驗一個人的成色。
電影中黎志田殺人之後,讓一群小混混偽裝成酒後鬥毆,替自己頂罪。
事後,每個小混混可以拿到三百萬的費用。
這些人拋棄了良心,也放棄底線,甘願被金錢驅使。
相反,銀行職員楊曉薇被入室劫持,黎志田的手下開出一千萬買她手中的手機物證。
她卻依然不為所動,保下了關鍵證據,讓姨媽枉死的真相被揭開,將鄭剛等人繩之以法。
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但是追逐利益的態度和方式,卻分出了一個人人格的高低。
君子為義,小人重利。
金錢面前,守不住自己底線的人,終究守不住自己的人生。
關於人性: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西方人說:“人性,是神性和獸性的混合物。”
一半在天堂,一半在地獄。可以慈悲如神,也可以暴戾如鬼。
電影中有個鏡頭讓人印象深刻。
黎志田拿著鐵扳手,一下一下砸死了自己的女婿。
血液飛濺噴了一身,但他卻還是繼續砸了下去。
此時,他全然已是動物性的殘忍與瘋狂。
但是他回到家裡,面對待產的女兒,又成了一個慈祥的父親。
他讓一群混混去搶蘇見明的手機。
一邊指揮混混們殺人搶手機,一邊又虔誠祈禱希望剛出生的外孫女可以搶救過來。
一邊是邪惡劊子手,一邊是虔心的教徒。
兩顆截然不同的心臟,跳動在同一個胸腔。
作家托馬斯·卡萊爾說:“神賦予我們惡的同時,也給我們征服惡的武器。”
這便是人的理性,人的自省。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超越自己,超越本身的“惡”,而不是任由自己沉淪下去。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努力讓自己擺脫粗鄙惡劣,擺脫無知蒙昧,是人一生的修行。
關於慾望:永遠不要用良心,去餵飽野心。
茶淡不如水,沒錢不如鬼。
很多人覺得只要有錢,就有了幸福。於是就把良心,拿去換了錢。
電影中的黎志田,正是如此。
他與鄭剛勾結,殺人斂財,無惡不作。
但是他的日子卻過得併不快樂。
因為仇家太多,他準備了一疊房卡,每天隨機抽卡,隨機住一間房。
早上醒來,一個送餐電話,馬上讓他警覺,抄起棒子就要處理暗殺的刺客。
對於多年來跟隨自己的兄弟,他不敢信任,自己的親女婿,他也始終提防。
雖然有龐大的財富,卻始終戰戰兢兢,難以安眠。
副市長鄭剛也是如此。
面對親生的兒子蘇見明,他不敢相認。怕有朝一日自己出事,連累到孩子。
面對情人蒐集到的犯罪證據,為了保命,殺了自己的情人。
和情人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外甥女楊曉薇,他也只敢默默關心。
楊曉薇送他的手機殼,他轉身就丟了。
所有慾望的滿足,都需要代價。
膨脹的慾望,骯髒的財富,會給人帶來物質的享受,卻需要平常的安寧、快樂、溫情作為交換。
一個人富可敵國,卻不能得一夕安寶。一個人權勢滔天,卻不能得到溫情快樂。
這樣的人生,縱然再閃耀再輝煌,又有什麼意思呢?
關於人心:人生處處是畫皮,最難描摹是人心。
我們常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心隔肚皮。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只是一張張面具。
在外人眼裡,副市長鄭剛是個徹頭徹尾的好人。
在單位,是個備受尊敬的好領導。
在家裡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在外面,是冒著炸彈危險和歹徒談判的英雄。
平時不搭專車,公車通勤,親民又儉樸。對待黑惡勢力,義正詞嚴,絕不姑息。
可在私下。他對兒子、妻子動輒打罵,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
勾結商人,貪贓物法,獲取巨額利益。
僱用殺人,喪心病狂,無視人倫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