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請放棄你的“清白感”

吉婭一家在金先生的幫助下,家裡的財務狀況逐漸改善。
他們互相幫彼此解決了問題,之後,他們還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來源:全景視覺
作家康妮曾說:“很多人在搭建人脈上有一個誤解:給別人添麻煩不好。但適度麻煩,才能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繫。 ”
若不互相“打擾”,情感就無法建立。當你選擇不打攪的同時,也就錯失了進一步了解對方的機會。
遇到棘手的事情,懂得向他人求助,而非藏著掖著,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這個世上所有健康的關係,都保持著「麻煩欲」。
只有和對方維持千絲萬縷的聯繫,才能建立好自己的人脈帳戶。
收起“清白感”,懂得“接受者”思維
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
“如果想要交情變得長久,那麼你得讓別人為你做一點小事,這會讓別人有存在感和重要感。”
生活中別人為你付出的心意,背後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深厚交情。
與其老實地悉數歸還,不如順勢而為,既解決了自己的難處,又不會糟蹋他人的情義。
作家哈珀李心懷文學夢,在大學剛畢業時,她決定獨自前往紐約。
由於沒有經濟來源,她只能先把寫作放在一邊,去當機票預定員。
她考慮到,只有解決當下的生存問題,才能延續她的文學夢。
這種在生存和夢想之間反覆做思想鬥爭的生活,長達8年之久。
所幸的是,她當時寄住在朋友家,而那位朋友不忍心她的天賦就這樣被埋沒,於是在聖誕節那天,送給了她一份聖誕禮物。
哈珀李打開後發現是一張支票,而且上面的金額足以讓她無憂無慮地生活一整年。
一向無功不受祿的她,很快便拒絕了這份禮物。
她認為,自己在很多方面已經麻煩到朋友了,不願意再接受她的幫助。
但朋友不厭其煩地勸說她:“你就收下我這份小小的心意吧,給個機會讓我支持一下你的夢想。”
在朋友的再三勸說下,哈珀李終於決定接受這筆禮物。
於是,她辭掉了工作,搬回了家鄉的小鎮。
之後,哈珀李一門心思地撲在寫作上,終於寫出了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此書一上市,便受到了無數讀者的追捧。
如果當初哈珀李沒有接受朋友的幫助,她可能一輩子就只是個籍籍無名的追夢人。
來源:全景視覺
主持人魯豫曾說:“接納別人的善意,也是一種美德。”
難熬時別人的親切關懷,受挫時他人的及時鼓勵,背後所掩飾的,其實都是惦記與在乎。
往後,請不要輕易拒絕一個人對你的好意。
當你懂得敞開心扉,擁抱他人的一番心意時,生活才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很喜歡網路上的一句話:“人生大部分煩惱,就來自總想向外人證明自己。”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推心置腹;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費心解釋。
我們總是渴望被他人認同,力求事事完美,從而獲得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但越長大越明白,只有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才能更能感受來自生活的美好。
我們需要戒掉「好成癮」的枷鎖,捨去「清白感」的包袱,置頂自身的感受。
往後餘生,願我們既能大方接受別人的饋贈,也能灑脫隨性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