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貴在「三氣」:有匪氣,有靜氣,有底氣

林清玄說:“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更具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陷入各種窘境。
面對別人的欺負,我們會選擇忍氣吞聲,怕惹惹惹麻煩;
面對名利的誘惑,總是急功近利,不屑靜下心來;
面對外界的評價,我們常常一概接受,輕易被人左右。
長此以往,我們就會變得局促不安、滿腹憂愁,整個人萎靡不振。
人生在世,想要活得舒暢順遂,最正確的做法,莫過於擁有強悍的「匪氣」、淡泊的「靜氣」和堅實的「底氣」 。
修練“匪氣”,勇於釋放鋒芒
心理學家張德芬說:“人與人之間,常常是彼此吞噬的關係。如果'我'不夠硬,就很容易被'他人'吞噬。”
人生中,許多「好好先生」總是勉強自己一味向人妥協,只求維持表面的一團和氣。
殊不知,退一步為格局,再退則為軟弱。
唯有修練“匪氣”,變得強悍一些,才能為自己增添一層保護色。
作者@海言海,曾分享過他的故事。
從國企辭職時,原本決定善始善終。但在工作交接環節,他卻遭到了同事的刻意刁難。
該同事故意讓他核對一些很久之前的複雜帳目,美其名曰為公司奉獻最後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同事還讓他簽聲明,說等到專案收款完畢,他必須還得負責註銷相關銀行帳戶。
更令人憤慨的是,有些資料明明在系統中可以查到,同事卻硬是提出要求,讓他自己做好表格統計。
他曾經以為只要和氣好說話,人際關係就能和諧融洽。
如今他終於明白了,好說話換來的不是尊重,而是無止盡的欺壓怠慢。
於是,他硬下心腸,直言不諱地拒絕了同事的要求。
在此之後,同事不再為難他,開始配合他的工作流程。他離職的過程,也變得順暢。
正如三毛在書中所寫:“奉行吃虧是福的我,得到的是鄙視。做個捍衛自我的人,反而贏得了尊重。”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為人要隨和謙讓、溫順恭良。
實際上,你選擇做一個事事退讓的“老好人”,只會讓別人得寸進尺。
要贏得別人的尊重,我們就必須適時豎起身上的刺,敢於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人生不過三萬天,不妨坦蕩霸氣一點。
當我們面對冒犯不再“慫”,懂得合理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方能活得更加自在灑脫。
涵養“靜氣”,擺脫浮躁心緒
物理學中有個“熵增定律”,即事物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永遠朝著更吵雜無序的方向發展。
人的心境,亦是如此。
在內卷的浪潮中,有人隨波逐流,意欲隨時爭長競短;也有人急於求成,內心時刻焦躁不安。
而治癒煩亂心緒的最佳良方,就是「靜氣」。
只有不被外界的吵雜所裹挾,才能依照本心,建立自己生命的秩序。
畫家保羅·塞尚,被畢卡索盛讚為「心中唯一的大師」。
1895年,在繪畫界多年默默無聞的塞尚,迎來了他藝術生命的轉折。
他舉辦的個展,因其畫作奇妙的色彩、獨特的筆觸,震驚了整個巴黎。
一夕之間,塞尚的作品身價倍增,他也成了眾人爭相追捧的對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毅然放棄在巴黎繼續追名逐利的機會,而選擇回到故鄉艾克斯隱遁。
就這樣,塞尚遠離了蜂擁而來的追捧,每天背著畫架行走在故鄉的小路上。
即使歸隱田園的生活並不富足,但繪畫讓塞尚的內心變得無比豐盈。
後來,他用畫筆記錄村莊、山野的意境,創造了後期印象派的恢弘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