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幸福的3個標誌:期待值低、配得感高、鈍感力強

節目中李雪琴說:“我對工作,對一切事情,包括關係,沒有任何安全感,隨時準備好失去。”
她說,周圍優秀的人太多了,覺得自己早晚會露餡。
所以她不敢休息,但不停地工作,並沒有讓她覺得自己很棒,反而因為害怕失去,害怕讓別人失望,一直連軸轉。
楊天真一針見血地對她說:“我覺得你整個人的配得感不夠,你缺乏'我配'這個感覺,我配擁有美好的東西,它會讓你缺乏安全感。”
有時候,一個人過得不幸福,並非現實太殘酷,而是習慣自我討伐。
領導稍加提拔,就惶恐不安自我批判;別人稍加讚美,就心虛不已自我否定。
心理學家米夏艾拉說:“你對自己的評價,影響著你的心態。如果總覺得自己不配,你就越堅信自己無能。”
生活實難,我們何必自我為難,陷入內外交困的煎熬中?
衝破「不配得感」的桎梏,才能重拾信心,遇見生命的多種可能。
鈍感力強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朋友沒有及時回消息,就浮想聯翩,認為關係出了問題;
被領導者多看了一眼,就臆想不斷,以為對方在針對自己;
見同事們竊竊私語,就胡思亂想,懷疑自己得罪了他們。
過度敏感、玻璃心的人,如同內心佈滿暗礁,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危機四伏。
《趕走壞情緒》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張萱是律師事務所的助理,工作勤勉,但過於敏感,常常陷入自我內耗。
有一次開例會,領導說:“這個月因為一些同事拖了後腿,導致總體任務完成率下滑,我不一一點名,但大家自己心裡要有數。”
張萱因為前幾天丟了一個案子,這會聽到領導的話,她便想:“領導肯定是在說我了。”
會後,張萱情緒低落,連飯都不想吃。
晚上,她看到領導者把社群軟體的簽名改成了「自己釀造的苦果,只能由自己來嚐」。
她更加難過了,認定領導是改給她看的。
自此,她變得畏縮縮縮,總覺得自己隨時會被辭退,工作問題百出。
領導找到她,問她到底怎麼回事。
張萱崩潰了,哭著說:“我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我會主動離職的。”
領導迷惑不解,張萱說:“您之前不是改簽名故意提醒我要承擔後果嗎?”
領導聽後哭笑不得地說:“我修改簽名,是因為我疲勞駕駛碰撞了別人的車子後,隨手發的一個感慨。”
最後,領導者還是批准了張萱的辭職申請,因為他覺得太過玻璃心的人是無法更好地融入集體的。
俗話說:“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人生似海,唯有修練好一顆強大的心,才能在生命的潮汐中乘風破浪。
凡事思慮過度,只會讓自己心力交瘁,越活越疲憊。
我們無法掌控外界的聲音,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境。
不實的嘲諷,試著一笑而過;無端的質疑,試著漠然置之。
收起敏感的觸角,我們的心才有更多空間,接納生命的美好與安寧。
叔本華說:“我們一定要明白一件事,任何依靠外界的幸福都會乾涸。
無論在任何年齡階段,一個人的自身擁有,都是真正的和唯一持久的幸福源泉。”
其實,生活的幸福,日子的好壞,不在境遇,在心態上。
降低期待值,不去高估人心,方能讓自己少點失望;
提升配得感,學會相信自己,方能讓心靈舒適愜意;
增強鈍感力,懂得清空雜念,方能讓生活清靜美好。
往後餘生,願你能卸下心靈的枷鎖,修練好感知幸福的能力,活得灑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