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婚姻很少幸福的,「湊合」是常態

理性分析的話,有兩個原因。
1.戀愛與婚姻的內容全然不同,而我們「人」的暴露,是根據相處環境和內容來決定的。所以在戀愛期間,你永遠看不清結婚以後的他(她)。
2.人永遠都是環境的產物,即使在婚前暴露出了自己的真實內容,但結婚以後,隨著環境、條件、氛圍、情緒、動機、目標的變化,人們也會跟著變化。
所以婚姻不被安排和料定。
這就像你今天活得很快樂,但不能保證和代表,明天同樣快樂;你們今天相愛,但不能保證和代表,明天同樣相愛。
開文提到的那些契合點,只要有一樣出現問題,必然會導致夫妻之間的漸行漸遠。
同頻共振,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即使你能保證自己會向對方看齊,但你的成長不一定能跟上對方的節奏,或者你跟上的節奏,只是你自認為的節奏。
又或者,對方在後來並沒有這個想法了。
再提一句深刻的話,我們自以為自己改變了,實際上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 那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三觀,包括天生的頭腦、智商,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什麼是對婚姻的經營?不是你想盡各種辦法改變自己的伴侶,而是盡力透過自我的成長,去擔待、寬容和填補婚姻的種種缺失。
03
無論是老一輩的人,還是現在的年輕人,婚姻都差不多,婚姻很少有幸福的,「湊合」是常態!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人,對這種「不幸」的抱怨是更多的。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道理,像是我們父輩,他們生存的那個年代,經濟落後、資源匱乏。當連溫飽都是問題的時候,哪還有精力和閒心去關注、計較、掰扯婚姻的幸不幸福。一心只撲在解決溫飽的問題上。
當連生存都是問題的時候,身為動物的本能,會無限縮小生存以外的問題。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生活好起來了,衣食無憂了,人們就開始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和感受。所以這不是矯情不矯情的問題,而是時代發展所導致的必然現象。
吃不飽的時候,能吃飽就行,能吃飽的時候,就開始追求吃好。一個道理。
生存問題是大事,當生存不是問題的時候,那些生存以外的問題,就會變成這時候的頭等大事。
說在最後的話,追求幸福沒有錯,但人也得有一顆務實的心,能考慮到夫妻之間的牽絆。而且很多時候,我們一般人就是得認命,因為很多的東西,輪不到我們一般人的身上。強求,會讓你失去更多。
如果離10次,離100次,只為尋找那種理想中的幸福,那一次次選擇的代價,可能會帶給你更慘痛的人生。
所以啊,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接受婚姻中的缺失,誰家的鍋底都有灰。幸運者,不幸運者,把婚姻看成一件小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