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開始廢掉的5個跡象,很準

大水漫得過金山,漫不過鴨子背。
美國作家詹姆斯‧霍利斯在《中年之路》寫過:
40歲後,被命運擊垮仍可重頭再來,被自己廢掉則無路可行。
每個走向自廢的中年人,都會在種種細節中顯露端倪。
審視自己的生活,但凡有以下5種跡象,就該有所警醒了。
01
形象邋遢
人過中年,生活的風刀霜劍,全都往身上招呼。
有些人選擇了放任自流,眼袋在熬夜時加深,身材在久坐中走樣。
主持人白岩松說:中年人的臉上,寫滿了答案。
一個人如果在和生活的較量中節節敗退,那他最先失守的就是自己的形象。
知乎部落客@小野傑西 分享過自己父親47歲時照片。
照片裡他的父親體態發福,臉部臃腫,雙眼黯淡無光。
很長一段時間,他不願外出,也不願社交,下班後就宅在家刷手機。
後來他在部落客的建議下,出門前花半小時,洗掉臉上的油光,熨燙皺巴巴的外套,換上乾淨的皮鞋。
這麼做的第一天,他就覺得周遭人跟他的交流明顯變多了。
受到鼓舞的他,開始每週進行3到4次體能訓練。
每天清晨站在鏡子前,看著自己逐漸浮現稜角的臉龐,他都會倍感自信。
而在跟網友分享健身日常的過程中,他又慢慢養成定期寫日誌的習慣。
後來有商家看到他前後形象的蛻變,主動向他發出合作邀請。
原本暮氣沉沉的中年生活,變得鮮活起來。
哲學家羅素有句話:形像是內在價值的延伸,藏著你對生命的理解,更藏著你所追求的人生。
每個放任腰間生出贅肉的中年人,都是在默許精神變得油膩。
打理自己,活得乾淨優雅,日子才會敞亮舒爽。
02
頻繁抱怨
波士頓大學社會學院曾邀請一批35到45歲的人,請他們講述一件過去發生的煩人事。
實驗依照他們自述時的高頻詞,將其分成了兩撥。
一撥人的高頻詞是「都過去了」、「我也學到很多」;
另一撥人的則是「真倒楣」、「沒那件事就好了」。
結果發現前者多是教授、律師,或是企業主管;後者普遍是底層的體力勞動者。
賈伯斯曾說:今天你的埋怨,就是你明天的預言。
人到中年,事業家庭兩手抓,肩上扛著車貸房貸,煩心事還有一籮筐。
抱怨是本能,但一直沉迷於自憐的情緒,卻會讓自己在生活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知名職場顧問崔璀曾在演講時,分享過一個故事。
朋友37歲那年,生過一場大病,被迫離開工作崗位。
崔璀找朋友談心時,得知對方病癒後一直沒找到工作,就想順便幫忙推薦工作。
起初朋友一直訴說生病對自己的打擊,她會輕輕拍著朋友的肩膀,耐心說些安慰的話。
後來朋友說起前領導的冷漠,她不再說話,只是偶爾點點頭。
直到朋友開始抱怨同事、顧客甚至工作流程時,崔璀找了個理由離開,從此沒有提過介紹工作的事。
《中年劫》中有句話:
廢掉中年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他一直訴苦,訴到所有人都要繞著他走為止。
中年人的世界,每個人都是劫後餘生。
遇苦即怨的人,只能活成一個落難者,任由自己在苦海中沉淪。
03
固執己見
豆瓣上曾有個話題:怎樣的中年人注定走下坡?
有個評論獲讚無數:整天把「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句話掛在嘴邊。
很多人有了些許閱歷,便覺得自己的經驗是所有問題的最優解,拒絕任何反駁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