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走過一生,沒有仇人,只有感恩

太和五年,蜀軍第四次北伐,這也是司馬懿第一次與諸葛亮正面交鋒。
結果司馬懿中了諸葛亮誘敵之計,魏軍大敗,還折了大將張郃。
從此以後,司馬懿開始研習諸葛亮的兵法,學習蜀軍的營守布陣。
青龍二年,諸葛亮再出祁山,在蜀中韜光養晦三年,他早已規劃好進軍路線。
但到了渭水之南,他看到司馬懿布陣無懈可擊,魏軍營守固若金湯,絲毫找不到破綻,一下慌了神。
而後,任憑蜀軍如何挑釁,司馬懿都保持著「堅壁清野,以守待攻」的戰略,耗退了蜀軍。
在和諸葛亮對抗的過程中,司馬懿慢慢由一位謀士蛻變成一代謀略家。
一個人要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有一個勁敵來精進自己。
所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對手是面鏡子,會讓你的缺點暴露無遺,如果你不想被打敗,就要不斷強迫自己去彌補這些缺點。
彌補缺點的過程,正是一個人變優秀的過程。
巴頓將軍說:“與強者為敵,是讓自己成功的有效捷徑,如果成功有捷徑的話。”
我們應該歡迎強大的對手,讓自己保持警覺,精進自己,不要固步自封。
03
仇敵,是來成就你的。
《中國人史綱》作者柏楊曾說:
如果沒有曹爽,就沒有晉宣帝司馬懿,只有魏國太傅司馬懿。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命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託孤大臣。
曹爽德薄善妒,不滿司馬懿與自己地位相等。
於是利用自己曹氏宗族的身份,結黨營私,處處打壓司馬懿。
先是明昇暗降,奪取司馬懿的兵權。
而後,翻出魏武帝曹操「三馬食槽」的典故,將司馬氏及其親信調任虛職。
即便司馬懿稱病請辭,曹爽還是整日派人到府上探聽虛實,弄得司馬家人心惶惶。
面對曹爽的步步緊迫,司馬懿終於意識到,除非自己掌握主動權,不然連身家性命都掌握在別人手中。
而此時,曹爽愈發飛揚跋扈,專權亂政,甚至淫亂後宮。
於是,司馬懿便就暗中幫扶同僚,拉攏太后,形成對抗曹爽的政治圈;一邊裝病一邊命兒子司馬師建立死士隊伍。
也因為曹爽不得人心,司馬懿才得以成功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粉碎曹爽政權,回歸政壇。
凡是把你逼到無路可走的人,必能讓你在絕境處重生。
若不是曹爽步步緊逼,司馬懿也不會如此,更不可能有後面那番成就。
泰戈爾曾說: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
經一番徹骨之寒,傲梅才能於風中盛放;歷一場斷翅之痛,蒼鷹才能在天際翱翔。
那些讓你咬牙切齒的人,令你痛不欲生的事,都會化為助你脫胎換骨的養分。
在傷害面前,你要做的,不是去怨,不是去恨。
而是要把攻擊當成對自我的激勵,即使已經飽受霸凌,也當勇敢地向前邁進。
到最後,那些殺不死你的,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
羅貫中評價司馬懿為: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
司馬懿一生歷經曹魏四代君主,面對的對手越多,反而越強大。
從稚嫩而鋒芒畢露,到老辣而重劍無鋒,他向世人展現了強者的成長路徑。
小人的憤世嫉俗、對手的打擊、仇人的迫害,一連串的磨難如雨般向他打來。
但司馬懿卻把他們當作命運的洗禮,不斷錘鍊自身,最後成為天下一人。
點個讚吧 ,學學司馬懿,在與生活交手的過程中,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