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擺脫貧窮,從打破階層複製開始

一個人擺脫貧窮,從打破階層複製開始
value101 2023-11-16 檢舉

人是模仿性很強的動物,我們會潛移默化地烙印上周圍的人的習慣和行為模式。

作家韓少功的書中,有個主角叫老韓。

老韓當年下鄉時,認識了一個村裡的少年魁元,踏實熱情,很招人喜歡。

多年後的某天,魁元帶著一個同伴來城裡拜訪他,希望老韓幫他們找工作。

老韓對魁元印像不錯,便安排他們住下,並把他們介紹到朋友的工程隊工作。

但沒幾天,倆人就乾不下去了,說日頭太曬。

老韓愣住了,農村娃怎麼會受不了曬呢?

細問之下他才得知,這些年魁元在村裡結交了一幫遊手好閒的朋友。

魁元學他們喝酒吹牛,在村裡四處晃悠。

但魁元並不以此為恥,反而覺得這樣的日子很瀟灑。

老韓見魁元染上了姦懶諡的臭毛病,立刻將兩人趕出了家門。

沒多久,魁元就因為聚眾賭博,被抓進了監獄。

當一個人身處劣質的圈層時,耳濡目染之間,也不可避免會被同化掉。

 

因此,想要改命,必須遠離底層圈子。

人大歷史系教授張宏傑還在銀行打工時,每天下班都要繞回家的路。

因為只有這樣,他才不會忍不住跟鄰居打牌,從而一心一意在圖書館研讀歷史。

美國作家喬治·吉恩·內森為了更好地工作,避免跟同事一起廝混酒場,他毅然決然搬出合租的公寓。

把消耗自己的人請出生命外,才不會向下墜落。

《圈裡圈外》裡有個很有趣的概念,叫做「圈圈修練」。

社交是個大圈子,套著無數個小圈子。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遠離低層次的圈子,進入更優秀的人群當中。

 

03

複製社會群體的消費觀念。

之前,網路上有個點擊過億的話題:為何年輕人存不下錢?

有個評論獲讚無數:高薪不好到手,消費的場景到處都是。

看見別人曬“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馬上儀式感十足地點了一杯奶茶。

媒體造勢說“欠誰的一張電影票該還了”,你也學別人馬上為所謂的情懷買單了。

我們狂熱地跟風消費,錢包不知不覺就被掏空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和埃斯特,是世界級「貧窮」專家。

他們透過研究對比發現: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掉進了一個又一個的「消費陷阱」。

不改變自己的消費觀,就難以踏出致富的第一步。

 

B站博主@統一的奸商之路 講過自己的經歷。

部落客出身不富裕,為了存錢,他頓頓都吃公司工作餐,別人嫌不好吃點外賣,只有他老實吃到了離職。

甚至連週六週日,他都是主動在公司加班,一方面是想透過加班提高業績。

另一方面是公司零食櫃裡無限供應的水果、泡麵和餅乾,能解決他的一日三餐。

就是這樣一塊一塊地攢,他最後存下了第一桶金——60萬。

他靠著這60萬創業,如今身價上億。

這世上暴富是癡心妄想,細水長流地一筆筆存錢才是人間真理。

作家連岳講過這麼一個觀點:“儲蓄是窮人思維,消費才是富人思維,這可能是近年來最毀人的謬論。信了,你的財命也就死了。”

把花錢不當一回事,金錢也會把你不當一回事。

無論何時,會儲蓄,少花錢,永遠是一般人變富的第一路徑。

晴備雨傘,飽存飢糧,我們就能一步步從窮人堆裡爬出來。

 

1987年,美國的聖蘇珊娜山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當時山上1000隻山羊,其中有一兩隻被兩隻惡犬驚嚇到,一躍跳下了山崖。

其他山羊見狀,也紛紛模仿他們,最後跳崖而亡。

有時,人就像一隻跟風的山羊,別人這樣想,我也這樣想;別人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不知不覺,活成了底層的大多數。

社會學家史塔夫‧勒龐很早就告訴我們,如果對周遭的人的觀點、做法不加思辨,就容易成為烏合之眾。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