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記》:敏感內耗的人,靈魂住在心裡的地下室

《地下室手記》:敏感內耗的人,靈魂住在心裡的地下室
value101 2023-11-16 檢舉

他還特地騰出時間,守在軍官必經的路口排練了無數次。

復仇那天,他跟迎面而來的軍官狠狠地碰了一下肩膀,夙願得償。

然而軍官只是莫名地看了他一眼,便若無其事地離開了。

原來,這件被他放在心中,反覆咀嚼多年的事,從未在軍官心裡留下任何痕跡。

從頭到尾,這都是地下室人的獨角戲罷了。

脫下身分和地位的外衣,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地下室人」:

輕易就被一句話,一個舉動刺傷,只能用虛榮維護可憐的自尊,以求博得別人的尊重;

把自己的價值寄託於他人,於是漸漸迷失本心,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想到日本小說家山本文緒說的話:

「比世人眼光還要可怕的,是你那顆在意世人眼光的心。」

其實,不是每個眼神都有弦外之音,不是每句話語都有言外之意。

很多時候,真正傷害你的不是別人的目光,是你自己的敏感、多疑。

人生在世,與其在別人的視線裡患得患失,不如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得其樂。

掙脫外界的束縛,把視線調回自己身上,靈魂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3

和自己和解,才能找到生活的出口。

地下室人曾經遇過一個十分特別的人。

一個夜晚,地下室人錯過朋友的聚會,卻意外來到一家妓院,遇到了一位叫麗莎的妓女。

二十歲的麗莎被父母賣到妓院,只能心灰意冷地接客謀生,麻木度日。

地下室人明知麗莎身不由己,卻以一副體面正直的樣子,故意對麗莎冷嘲熱諷,慫恿她棄暗投明。

沒想到,他並不走心的一段話卻驚醒了麗莎。

麗莎在痛哭中驀然發覺,她選擇自甘墮落只是報復了自己,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用處。

幡然醒悟的麗莎去找地下室人,卻撞上他跟僕人爭執的尷尬場面。

被窺破狼狽生活的地下室人,無視麗莎對自己的溫柔安慰,反而惡言相向,生生把麗莎羞辱走了。

最終,他只能眼睜睜看著麗莎走出牢籠,自己卻依舊困在黑暗的心靈地下室。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受害者心態」

處在這種狀態的人,總把自己當成受害者,遇到事情責任永遠是別人的,委屈都是自己的。

別人稍微冷淡一點,就覺得自己被看不起,別人一句無心之言,就能解讀出萬般惡意。

最後,自己沉浸在負面情緒中,越想越憤怒,越想越委屈,不是走向自我放棄,就是變得陰暗偏激。

殊不知,沉溺於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只會讓自己的人生越過糟糕。

正如稻盛和夫在《心》中所寫的:

“人生一切的不幸,都是無休止地傾訴不幸、牢騷不斷的那顆心喚來的。”

無能狂怒永遠於事無補,勇敢與人生握手言和,生命才會豁然開朗。

放下受害者的身份,學會和自己和解,你就能清除精神垃圾,一步一步走出精神內耗。

 

4

這本書的開頭,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意識太過豐富——這是一種病,一種千真萬確、不折不扣的病。”

或許,我們都有自己的「意識過剩」狀態:

職場中,不是反覆回顧已經過去的失誤,就是不停憂慮還未到來的難題;

婚姻裡,有人患得患失,有人疑神疑鬼,在互相傷害中把家庭變成戰場…

無法控制內心戲的人,只能永遠被囚在牢籠中,困在內耗裡。

只有屏蔽外界的噪音,放下內心的恐懼,面對真實的人生,你才能掙脫精神的泥沼,走出心靈的地下室。

點個讚吧 ,與大家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