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警醒:避開“情緒污染”

成年人最大的警醒:避開“情緒污染”
value101 2023-11-16 檢舉

 

她想到自己雖然出身普通,但並不缺乏父母的疼愛,也有知心的朋友和滿意的工作。

如今一團糟的生活,都是從她遇見那個消極的同事開始的。

於是,珍妮回到紐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合租公寓搬出來。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說:「面對周圍那些容易帶給別人負能量的人,如果你不是一個心理醫生,不能有強大的心智去消化別人的負能量,那麼默默遠離和屏蔽,是最好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倍感疲倦,就是因為被他人索取了過多的情緒價值。

實際上,別人的“情緒包袱”,不應該由你來承擔。

真正有智慧之人,都做到了將情緒的開關,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唯有如此,我們方能守護寶貴的能量,喚醒正面的情緒,奔赴熠熠生輝的錦繡前程。

 

培養鈍感力,為你的情緒“脫敏”

渡邊淳一曾說:“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基本的才能。”

一個人對別人的情緒過度在意,無疑會耗損自己的心力。

我們即使無法擺脫外界的侵擾,卻可以提升自身的「情緒免疫力」

只有修練好情緒鈍感力,方能過濾掉冗餘的煩惱,活得更專注而從容。

演員段奕宏,是個全身充滿「鈍感」的人。

為了考上中戲,他復讀了三次。

第二次面試時,主考官對段奕宏說:“退一萬步你都考不上,別耽誤自己了。”

若是別人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知難而退。

但那時的段奕宏,並沒有因此而低迷。他開始冷靜分析,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夠好,如何優化改進。

來年再考時,段奕宏以優秀的表現,收穫了考官們的一致認可。

在大學期間,他發現同學們都不願意跟自己搭戲。

很多同學嘲笑他“土到掉渣”,是“中戲最窮學生”。

遭受如此打擊的他,並未感到自慚形穢,只是盡可能去抓住一切機會,不斷磨練自己的演技。

畢業後,他參演了許多軍旅題材的影視劇。

 

 

於是,又有一些人抨擊他“用力過猛”,說他“戲路太窄,走不遠”。

面對接踵而至的質疑聲,段奕宏泰然自若地繼續走自己選擇的路。

就這樣,憑藉著不被外界刺激幹擾的“鈍感力”,最終他用一部部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寫道:“無需時刻保持敏感,遲鈍有時即為美德。”

人生苦短,若是過於敏感細膩,你我終將被生活鞭笞得遍體鱗傷。

生命滿分的狀態,無非是用20%的敏感覺察美好,用80%的鈍感避免傷害。

與其在他人的情緒中內耗,不如在自己的心境中成長。

培養鈍感力,究其根本,就是學會維護內心的秩序。

當我們擁有「鈍」的智慧,才能不被別人的言行打亂節奏,活出自己的獨家精彩。

 

餘生,請將自己的情緒置頂

白岩松曾說:“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並非是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緒左右。”

生活中的智者,就是能夠用主人翁心態,對待自己情緒的人。

時時保持警醒,避免複製他人的負面情緒;

勇於建立邊界,拒絕充當別人的情緒載體;

懂得專注自我,學習鈍化外界的負面影響。

餘生,唯有不斷簡化外來情緒,優化自身感受,方能在複雜的世界中,堅定而輕鬆地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