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老了不指望你養我」:那些放狠話的父母,都過得怎麼樣了
value101 2023-11-17 檢舉

某位心理醫生在受訪時被問:

“和父母相處時,他們說過的什麼話對你的傷害最大?”

她回答,某次和母親爭執產生矛盾時,母親對她說:

“算了,我就當沒養你這個女兒,以後老了我也不指望你養,我自己過。”

做了媽媽之後,她依然忘不了當年的內心反應:

生氣、愧疚、被辜負、委屈、被冤枉……總之很複雜。

 

 

這段訪談發佈到網路上後,98%的網友都表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聽父母說過這句話。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屆父母似乎都有了同樣的默契:不能太指望孩子。

在跟孩子發生矛盾或爭執時,「不必為我養老」往往成為「最後一個大招」:

“我又不是沒有退休工資,你做什麼和我沒有關係。”

“就你那點錢,還等你給我養老?顧著你自己就行了。”

“我們不指望你養老,你也別有負擔......”

無論父母說出這句話時,處於什麼心態,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孩子已經往心裡去了。

 

當孩子聽到「不指望你養老」這幾個字時,會是什麼感覺?

開心,如釋重負,父母很理解我,還是被道德高地狠狠壓制,不敢再對父母有任何過度的要求?

朋友就有相似的經驗。

上學時,因為讀文科還是讀理科的事,她跟父母發生爭執。堅持讀文科的她,把媽媽氣得不願再理她:

“這麼大的事情你都不聽我的,算了,反正我老了也不指望你養。”

 

在她眼裡,選擇學文學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明白為什麼媽媽要把後半輩子的幸福和這件事放在一起說。

她說:

「我就覺得委屈,急得直哭。我不明白那突如其來吞噬一切的悲傷從何而來,但它完完全全籠罩了小時候的我,我像被什麼東西擊中,掀翻到很深很黑暗的海裡。我覺得自己被全盤否定了,甚至連呼救都無從談起。”

很多年後,當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時,她都能常常想起媽媽的那句話。

當時的自己,真的有這麼差嗎?

即便是最親近的人說出的狠話,也不會隨著時間消除。

相反更像一根拔不出來的刺,扎在心裡,反反覆復。

後來進入社會,對此有了更深的解讀:

「這些語言分層級,一層層加深,一層層將孩子置於全盤否定的境地,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宛如凌遲。」

乍聽像是父母的無私和大義,實際上潛藏著指責與施壓。

如果真心害怕自己連累孩子,有更好的溝通方式。

有位父親在留言區給了很好的回答方式:

“你儘管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爸爸媽媽會全力支持你,不會拖你後腿成為你的負擔。”

 

 

至親骨肉,無需用惡意去推敲和猜測。

因為這樣消耗的不只是孩子對家人的依賴和信任,還有責任感。

換句話說,說不指望孩子養老的父母,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不排除會有很強的父母,不希望成為孩子的累贅。

當下那一刻說出「不指望你養老」的話,或許是真實的情緒。

可結合許多真實的分享案例,此話背後往往藏匿著更真實的動機:

不想過多對兒女費心費力,​​也不指望兒女日後為自己付出太多;

對兒女的能力有所質疑;

讓孩子「聽自己話」的一個籌碼。

還有一個,也是大多數父母的共通性,就是用不需要愛的激將法去告訴孩子,他們最需要愛。

 

心理學家加藤諦三在《情感暴力》寫道:

「以善意之名,控制對方的內心,被控制的一方明明受到了對方的攻擊,卻往往難以抗衡,這種行為被稱為善意的施虐者。”

沒有人比父母更清楚,人在老年時最需要的是什麼。

電視劇《人世間》裡,週媽媽曾對混得最糟糕的三兒子週秉昆說:

「媽一直覺得,你比你哥、你姊強。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