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學推薦:成年後,富養自己最好的方式

最近,有句話在社交平台悄悄走紅:“把自己重新養一遍。”
當我們把自己當成孩子一樣重新審視、重新塑造,就會發現,自己似乎獲得了新生,過得也沒那麼擰巴了。
成年之後,我們都應該學會重啟自己的人生,讓身心變得富足。
杜克大學推薦的這14種思考方式,或許可以更好地幫你重塑自我。
開闊視野,用心生活
生活最大的bug是什麼?
大概就是我們能留意到的事情,只佔它很小的一部分;而我們錯過的,才是它的絕大部分。
因為,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間漏漏於眼前的名利。
一旦你把視野打開,你會發現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可以前往的地方,還有那麼多可以嘗試的領域。
原本糾結的事,根本不值得佔據自己的思緒。
有一句話說得好:“打開禁錮的門窗,開闊視野,眼前風光無限。”
只要你有一個開闊的心胸,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就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姿勢。
勇敢一點,別怕犯錯
曾經的我們總以為,抵達明天的路,似乎只有一條。
所以,誠惶誠恐,不敢貿然前進。
但其實,在今天與明天之間,抵達的方式有很多種。
你只要勇敢踏出第一步,接下來的路,就會變得順理成章。
而你想要的未來,也會一步一步走出來。
所以,大膽一點,別怕犯錯。
畢竟,勇敢的人,才能先享受生活。
好的關係,勝於物質
羅曼羅蘭曾說:“有了朋友,生活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
的確,一個人從物質中獲得的滿足感十分有限,而從關係中獲得的滿足感則更為豐富。
在成長的路上,千萬不要因為一點利益,就弄丟了朋友。
這世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人是一點孤星。
用心經營二三好友,不僅能讓你收穫陪伴,也能讓你的靈魂更加豐富。
尊重他人,而非頭銜
梅蘭芳之所以能成為大家,和他看人的心性,有著密切關係。
那一年,齊白石還未成名,梅蘭芳只是在聚會中看到他的作品,就要拜他為師。
這讓身邊的人很疑惑。
但他說,我看重的是這個人本身,而不是頭銜。
因為,人生在世,有能力在,就有未來;有心性在,才會豐盈。
而這種處事方式,則會讓你不卑不亢,活得自在。
重視機會,而非情緒
當你的方案、提議、想法被否定後,你會怎麼做?
是感到沮喪,不斷抱怨,還是重新檢視,在不足中挖掘新的機會?
弱者選擇抱怨,強者珍惜機會。
所謂“危機”,沒有危,何來機?
在否定中獲得進步,在失敗中尋求生機,才是一個人最聰明的做法。
迎接挑戰,實現自我
海倫凱勒曾說:“人生要不是大膽地冒險,便是一無所獲。”
的確,平穩的生活,總是日復一日,黯淡無光;而追夢的時刻,卻是披荊斬棘,充滿故事。
人這一輩子,總是要翻過一個又一個山頭,才能走向遠方;總是要跨越一個又一個磕絆,才能實現自我。
所以,遇到困難,不要退縮,遇到挑戰,不要害怕。
大膽去克服,勇敢去超越,才能一點一點實現自我。
別怕改變,擁抱未知
這是一個充滿未知與風險的社會,我們雖然渴求穩定,但世事無法完全按照我們的計畫發生。
但人生的精彩,在於未知。
因為未知,才能多元;因為意外,才有驚喜。
正如王爾德所說:“浪漫的本質,在於不確定性。”
所以,別怕改變,擁抱未知,才有應付一切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