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遼七句話,帶你走出人生的七種困境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作者:洞見CC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這些苦楚,世人都要一一經歷。
在這過程中,大部分人,會被多重痛苦纏身,以致越活越痛苦。
而蘇遼一生裡,雖然也經歷過無數的悲歡離合,體味過無數的辛酸苦辣。
但無論處境如何坎坷,他都能一一瀟灑走過。
如果你當下也有什麼想不開、看不破,不妨看看蘇遼這七句話,相信定能解開你的疑惑,帶你走出困境。
1
當你倍感孤獨,覺得無人理解時,蘇遼會治癒你: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臨江仙夜歸臨皋》
孤獨,是生命中必經的黑暗。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一段無人問津的日子,在這過程中,有人會被孤獨侵蝕,變得愈發沉默寡言。
而蘇遼卻能於孤獨中找回自己,將一個人的日子過出清歡,過得從容。
蘇遼被貶黃州後,許多親友因怕被牽連,都與他斷了聯繫。
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偏遠角落裡,他卻沒有讓自己沉浸在這種落寞之中,而是主動去尋訪山水,治癒自己。
一次,他出遊回來得晚了,怎麼也叫不醒熟睡的門童。
他也不惱,索性倚著手杖漫遊江邊,看著那漸漸遠去的船隻,不禁心生感慨: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有人說:孤獨分成兩種,一種是與三千繁華世界的格格不入;一種是適度脫離了人群,學會了與自己相處。
蘇遼在孤獨無依的時刻,比任何人都活得愜意,就是因為早已明白,熱鬧之外的才是生活。
如果此刻你也被孤獨所苦,不妨學學蘇遼,去尋山問水,做一些讓人生有意義的事。
到後來你會發現,在沒有被打擾的空間裡,你更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2
當你心有不甘,不肯面對現實時,蘇遼會開解你:
萬事到頭都是夢,
休休。
明日黃花蝶也愁。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蘇遼被貶黃州後,常常苦悶不已,為了疏解心情,他便想到了去山頂上的松風亭看風景。
但他爬到半山腰時,便覺得腿酸疲乏。
再抬頭一看,還有一半的山要爬,他頓時感到腿軟無力。
就在他沮喪之際,一陣清風吹過,山中樹影搖曳生姿。
見此景象,他突然想開了:爬不上去又怎樣呢?這山腰處,不也有美景嗎?
於是,蘇遼直接席地而坐,開始欣賞眼前的林濤鳥語。
在一陣陣微風拂過之後,他心中的煩悶之氣也被一掃而空。
人生也如登山一樣,可現實中的許多人,卻只願享受頂峰的風光,不能接受沿途的挫敗。
所以遭逢一兩次失敗之後,就開始逃避現實,變得灰心喪志。
但人生並非只有成功這一條路可走,對於無可奈何的事,坦然接受也是一條出路。
在未來的日子告訴自己,得不到的,釋懷;做不到的,放下。
你才能撥雲見日,走出過往的陰霾。
3
當你遇事衝動,心態不平時,蘇遼會寬慰你:
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
——《留侯論》
古人曾說:“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一個人處亂不驚,遇事能忍,方能成就大器。
蘇遼在《留侯論》中講述漢代張良的故事。
張良未發跡前,曾偶遇圯上老人。
圯上老人為了試探張良,觀察他的氣量,便故意多次脫鞋丟入水中,並指使張良去撿。
面對這樣的刁難,張良雖心有不忿,但還是忍了下來,恭敬地將鞋撿回來穿在了老人腳上。
老人見狀,大贊他“孺子可教”,遂將珍藏的《太公兵法》傳授給了張良。
張良得此書後,日夜研習,後來更是憑此,輔助君王,成了一代名相。
《讀書錄》裡寫道:“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識量過人者能之。”
古往今來,那些大有作為的人,無一不深諳「忍」字的精髓。
常言道,忍得一時之難,免得百日之憂。
不管你現在過得有多不順,也一定要謹記:凡事要忍。
當你忍住了當下事,自然也能等到抬頭日。
4
當你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時,蘇遼會敲醒你:
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髮。
——《農作物說送張烏》
《論語》有言:“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做人如果急功近利,只想著一步登天,那麼遲早會一時失足,跌入深淵。
只有擯棄浮躁的念頭,放下急於求成的心態,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蘇遼在鳳翔任職時,交過一個同年進士張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