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懂得讓「心、眼、口」合一

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這樣讀書,自然能參透領悟書籍精華,滋養身心。
想讀書效果好,需要調動心、眼、口;同樣,想要與豐盛的人生撞個滿懷,亦需如此。
01
心到,感受點點美好
畢淑敏的文章《我在尋找那片野花》中講了一個女孩蕎的故事。
蕎國中畢業後,因為家庭原因,成績優異的她放棄了上重點高中、考大學這條路,選擇早早進入社會。
沒有知識和技能的加持,注定了她以後的路,走得相當艱難。
同學會時,基本上很少見到蕎。
有一次,同學會的地點離她打工的地方不遠,她趁著休息的間隙參加了同學會。
當時人們得知,蕎的丈夫因車禍受傷,兒子因病在家,家裡的重擔都在她的肩上。而她也是剛經歷下崗後,才找到了幾份小時工的工作。
即便歲月在蕎的臉上留下了痕跡,但她心裡,依然感受著點滴美好。
在同學送她回家時,她說起路邊的野花。上班路上,她會留心街邊的花兒“何時張開葉子”“哪天抽出花莖”,她每天都向花兒“問好”。
至此,同學對蕎的擔心,徹底放下了。
文中說:「蕎經歷了重重風雨之後,還在尋找一片不知名的野花,問候著它們。我知道在她心中,還貯備著豐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足以抵抗征程的霜雪和苦難。 」
內心能感受美好的人,有無窮的韌性。他們不會去抱怨生活,瞋怪別人,即使遭遇生活的風吹雨打,心裡始終有一份美好和溫暖。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強勢價值觀」。
而「弱勢價值觀」呢,是指有的人順風順水,一旦遇到一點挫折和困難,就消極悲觀,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擁有強勢價值觀的人,懂得觀照內心,連結美好,讓自己越來越堅強,柔韌且達觀;
擁有弱勢價值觀的人,不如意裹挾,一葉障目,讓自己越來越羈弱,被無助吞噬。
所以,生活中,心到了,方能做到:順時感恩不驕傲,逆時平靜有期盼。
02
眼到,看見希望之燈
權菊先是洛陽白坡村村民,在17歲時,因為意外導致高位截癱,生活變故的打擊讓她痛不欲生。
在最無助的時候,她看到了史鐵生的文章《死神的剋星》。相似的人生經歷,讓她看到了人生的其他可能性。
她給史鐵生寫了20多頁的信,訴說人生遭遇以及迷惘困惑。
儘管未曾謀面,史鐵生像大哥哥一樣,親切地回信給她。
史鐵生給她建議了幾種工作,權菊先最後從中選擇養牛,並成為當地的養牛專業戶。
除了給她糾正信中的錯字,當得知她想寫作時,史鐵生還告訴她「多讀好作品,並弄清楚它好在哪裡」…
權菊先在史鐵生的幫助下,寫作水準得到了提升,在報紙上發表多篇文章,其中《今生,我是編導》《珍愛自我》還榮獲全國殘疾人徵文比賽一等獎。
後來,她又加入市級、省級作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