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真正的富有,從丟掉這三樣東西開始
世上自作聰明之人數不勝數,他們精於算計,企圖以小博大,卻不知命運之“坑”,早已挖好。
而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會選擇下「笨」功夫,腳踏實地,日拱一卒,終能屹立不倒。
台塑集團的創始人王永慶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東京大學的學生,畢業後入職一家紡織廠,負責為所有的機器加油。
他對公司的安排非常失望,這種誰都可以做的工作,交給他這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不是「大材小用」嗎?
但是,他還是堅守崗位,每天加油的同時,還要研究機器構造,解決機器故障。
8個月後,他突然發現無論機器出現什麼毛病,他都可以解決,甚至每個機器上有什麼零件都了然於胸,後來他如願成為紡織機械的專家。
而他對所有紡織設備優缺點的了解,都來自那8個月的加油生涯。
國學大師錢穆曾言:“從古至今能有大成就的人,訣竅都是能人肯下笨勁。”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走捷徑」帶來的只是短暫的成功,無法長遠走下去。
只有日復一日深耕技能,形成人生的“護城河”,才能更篤定、沉穩地走向成功。
03
扔掉爛社交,學會獨處
專職作家馬超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林達學習工作多年,生活卻一團糟,究其原因,就是太相信「多個朋友,多條路」。
上大學時,為了幫兄弟在遊戲中升級打怪,他可以待在宿捨一整天,以至於忘記第二天的作業;
他拿著數額不多的生活費請大家吃飯,甚至為了某位“朋友”,不惜逃課逃學。
久而久之,他學業荒廢,畢業後,只能隨便找工作。
社交中,人們常犯一種錯,就是把泛泛之交當真心朋友,甘願賠上時間、金錢。
但很多時候這都是「爛」社交,人家只當你是累贅,是多餘。
其實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本質是價值交換,你若有價值,無須費勁,上天自會安排。
暢銷作家李尚龍分享他的故事:
6年前他加入了一個群,群裡有許多“大神”,各個如雷貫耳。
他想了很久,還是沒有加上他們的微信。因為他發現,自己和他們好像沒什麼好交流的。
如果只是朋友圈按讚、留言兩句,這樣的社交又有什麼意義呢?
接著,他選擇用多餘的時間努力提升寫作能力,日復一日地堅持寫,不做無效社交。
幾年後,他有了影響力,群裡的幾位“大神”反而主動加了他的微信,還跟他開玩笑:“咱們當年還在一個群裡呢!”
這時他才明白:“人脈不是你認識誰,而是誰認識你;人脈不是你加了誰的微信,而是誰肯為你的朋友圈點贊。”
所謂的人脈,沒有實力加持,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一碰就破。
與其白費功夫應付「爛」社交,不如學會獨處,閱讀、思考、精進。
04
結語
巴爾扎克說:“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應該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必須理清什麼是“助力”和“阻力”,要學會擁抱“助力”,扔掉“阻力”。
才能與日俱進,成就非凡人生。
願我們往後的日子,都能學會丟掉,輕裝前行,一路高歌猛進,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