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老,越薄情」:真正成熟的人,會斷絕這3種關係

每個人這一生對於感情的態度,就跟一年四季一樣。
幼年之時,是人生的春天,每個人都對他人有著諸多的期待;青年之時,是人生的夏天,每個人都對朋友親人熱情似火;
中年之時,是人生的秋天,人們逐漸對身邊的親朋好友愈發冷漠;老年之時,是人生的冬天,人們只剩下一臉滄桑,毫無溫情可言。
人越老,不會越深情,只會越薄情。還未見識過世道人心,自然會對他人有所期待。已然見識過世道人心,就會對他人不再期待。
一個人,對於外人、身邊人,沒有任何的期待,就注定他們不再熱情,只剩下冷漠和薄情。真正成熟的人,會斷絕這三種關係。
一、見不得人好的親戚關係。
民間有一個說法,見不得人好。你過得好,別人會對你產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一段時間後,別人就希望你快點倒楣。
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分析,越是親近的人,越會產生見不得人好的心理。因為人性存在著「就近攀比」的特點,自然就不希望身邊人過得好。
網路上有一句話:親戚打電話問你過得如何,不是想知道你過得有多好,而是想知道你沒有他們過得好。
在部分親戚眼中,你可以過得好,但你不能過得比他們好。親戚能賺100萬,如果你賺不到100萬,他們就會笑你。一旦你的資產超過百萬,他們就會仇視你。
《增廣賢文》有言:“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對於窮人,他們一百個看不起。對於比他們富有的人,他們滿肚子怨氣,總是詛咒別人快點倒楣。這就是所謂的「笑人無,恨人有」。此等親戚關係,不值得往來。
二、逢場作戲的朋友關係。
朋友遍天下,知己有幾個人?也許,絕大多數人走南闖北一輩子,連一個知己都遇不到。看似朋友多,實際上依舊是孤家寡人。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朋友呢?因三觀相近而結交,不看重所謂的貧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在今時今日,像這樣的人,基本上都是稀有動物。隨著社會越來越複雜,人心越來越無情,阿諛奉承、逢場作戲成為了常態,真心相待成為了過去式。
有人提出一個觀點,這是一個人心崩壞的世道。你是個老實人,在職場中誰都沒得罪,對別人特別好,但你的好,竟然被人當成了懦弱可欺。
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太過於善良,太過於重視感情的人,終究有一天,會被人在背後捅刀子,受到極致的傷害。
出門在外,與人交往,沒必要將逢場作戲的朋友、同事放在心上。虛偽的感情,終究經不起人生的考驗,就像是脆弱的泡沫,一戳即破。
三、影響心情的過客關係。
楊絳先生說過,我們曾經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經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活著,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取悅自己。生命如此短暫,如果總是在乎別人的看法和眼光,就只能活成行屍走肉的樣子。
年輕的時候,我們會為了生命中的過客而或喜或悲,影響了自己的心情。到了一定的年紀,才突然醒悟,過客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
判斷一段關係值不值得維繫下去的標準,只跟自己的心情有關。這段關係讓我們快樂,那我們就與之繼續交往。反之,這段關係讓我們不快樂,不妨與之一刀兩斷。
百年人生,所過活的,不僅是物質錢財,還有自己的心情。倘若為了別人而心情不好,這豈不是本末倒置,活得不夠通透嗎?
對於任何讓我們情緒低落,影響我們心情的過客,都該離他們遠遠的。不再取悅別人,而是取悅自己,才是活得快樂的真相。
寫到最後
感情和關係,看似重要,其實也沒那麼重要。比如說跟同事的關係,除了競爭,就只剩下逢場作戲了,何必放在心上呢?
不少人都存在一個思考上的誤區,認為多個朋友多條路,就委屈自己,而討好別人。這種觀念,顯得很不成熟。
在物質化的年代,不是多個朋友多條路,而是自己的本事大了,錢財夠多了,身邊的朋友才會越來越多。富人身邊朋友無數,窮人只剩眾叛親。
對於這般現實,也不用唏噓,更不用感慨,而應該坦然接受,做回自己。能相處的親朋好友,就好好相處。實在不能相處,就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