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學劉姥姥心態去上班,我再也不內耗了

每一次拋下自尊的背後,
都是生活變得更好的開始。
紅樓一場夢,半部滄桑史。
縱觀榮國府內,風流人物數不勝數,但無一不活得很累。
無論是潑辣能幹的鳳姐,或是圓滑世故的寶釵,亦或是伶牙俐齒的黛玉。
都是在各自的位置上汲汲營營,對待人際更是如履薄冰。
其中的人事糾纏、勾心鬥角,無疑比現代職場更勝一籌。
但唯有一人,在玄機暗藏的大觀園裡,活出了本性、得到了善終。
這個人,就是劉姥姥。
這位家境窮酸的鄉野老嫗,在大觀園裡遊覽時,鬧出了許多笑話。
但她卻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將所有的困境逐一化解。
學會她的處世心態,你上班就再也不會內耗了。
1
在城東朝陽門外,住著一個鄉村菜農劉姥姥。
七十歲的她,同女婿狗兒一家生活。
這年冬天,因為天災導致農作物收成不好,女婿一家過冬的物資難以籌備。
狗躺在家裡的炕上,唉聲嘆氣喝悶酒,時不時還拿媳婦出氣。
劉姥姥看不過去,於是對女婿提出了一個法子。
在京城的榮國府裡,住著一位王夫人,和女婿家祖上算是有些親戚關係。
不妨去他家試試,看看能不能討一點銀子來。
“要是他發一點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粗呢。”
狗兒一聽這話,立刻冷笑道:“只怕他們未必來理我們呢!”
劉姥姥回答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看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
於是隔天,劉姥姥就親自帶著外孫板兒去了榮國府。
當生活走投無路的時候,劉姥姥沒有怨天尤人,反而積極尋找出路。
反觀狗兒,只會天天唉嘆氣,躺在炕上滿腹牢騷。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狗一樣,喜歡在工作中怨聲載道。
不是抱怨壓力大,就是埋怨工資低。
總是隨口發洩不滿,但卻始終沒有想辦法改變眼前的困境。
久而久之,壞情緒就會如同霧靄一樣瀰漫人的整個心境,讓精神陷入不斷的內耗之中。
撒貝南剛進央視工作的時候,因為缺乏主持經驗,常受到領導批評。
每當節目開機,導演就會指責他表現刻板,表達也不夠流暢。
數落的次數多了,撒貝南也開始心生怨懟。
他覺得同事們都在故意為難自己,「每天都想辭職,但心裡又不服氣」。
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留下來,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實力。
每天下了班,他都會留在攝影棚裡看別人錄製。
遇到不懂的問題會主動問同事,編導安排的零碎工作,他也絕不敷衍了事。
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他的主持能力發生了質的飛躍。
他的進步被領導盡收眼底,他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主持機會。
《荀子‧榮辱》裡說: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與其浪費精力怨天尤人,不如把鬱悶的時間用來解決問題。
當你能夠戒掉抱怨,像劉姥姥一樣主動去解決問題。
那麼所有的職場危機,都會變成生活的轉機。
2
隔天,當劉姥姥帶著孫子板兒趕到榮國府的時候,她遇到了一個難題——
榮國府下人龐雜,規矩森嚴,想見王家主人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為了達到目的,劉姥姥可謂是把自己低到了塵埃裡。
面對門口幾個挺胸疊肚的下人,她低聲下氣地叫一聲「太爺們安好」;
見到周瑞家的,又客客氣氣地喚一聲「週嫂子」;
後來見到小自己好幾輪的王熙鳳,連忙跪到地上,磕頭數拜“姑奶奶安好。”
眼見劉姥姥姿態如此之低,王熙鳳也很是受用。
她體面地應承了劉姥姥,又打包了20兩銀子讓對方歡天喜地回了家。
曾經看到這一幕時,覺得劉姥姥太不顧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