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能容的越多,日子越好過
網路上有句戳心的話:“中年人的日子兵荒馬亂,若不是心寬似海,哪能在滿目瘡痍的生活中開出一朵花。”
行至中年,難免遭遇風雨洗禮,可能是善妒之人的中傷,無禮之人的偏見,或是突如其來的風雲變幻。
只有那些能容的人,才能扛住所有風雨,在一次次的磨練中,修練出一顆豁達的心。
人到中年,逐漸領悟到,能容的越多,日子越好過。
容得下別人的風光
古人雲:“心懷染污不喜他榮,故名為憤世嫉俗。”
稻盛和夫早年時,曾遭到這類人的嫉妒和暗算。
當時,他在一家陶瓷廠上班,由於獨自開發的新材料獲得成功,他被提拔為主任。
部門裡有一位老員工,十分眼紅稻盛和夫的快速升遷,經常仗著自己資歷老,處處跟稻盛和夫作對。
稻盛和夫多次勸告他,但這人變本加厲,不僅自己消極怠工,還慫恿他人偷懶。
無奈之下,稻盛和夫辭退了此人。沒想到,這人竟惱羞成怒,帶人將他圍毆,稻盛和夫被打傷,那人也受到了懲罰。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心生嫉妒,透過打壓別人,找到內心的平衡。
在他們眼中,幸福不在於自己得到,而在於別人得不到。
嫉妒他人,不但會暴露自己的狹隘,也會把自己困於痛苦的牢籠。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嫉妒、詆毀、拆台;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欣賞他人。
前段時間,我和朋友參加了一個頒獎典禮。
朋友的同學李碩,被評為“十佳律師”,與會領導為李碩頒獎時,全場掌聲雷動,坐在我旁邊的朋友,掌聲格外持久。
朋友說,她確實佩服李碩,當年她們一起進律所,李碩去年就晉升為高級合夥人,而她拼了十多年,還是個普通律師。
有人說,卓越的人,從不嘲諷普通人的夢想,從不吝嗇對優秀者的掌聲。
走過半生,我們或許明白了: 不懂得欣賞別人,也很難讓別人認同你;
你若懂得欣賞別人,總有一天,別人也會為你喝采。
看到別人的風光,不嫉妒、不比較、不爭鬥,才能以平和的心態,在自己的賽道上越走越遠。
容得下不同的聲音
週國平曾說:“一個人如何對待和自己持有不同觀點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種觀點,更能反映他的格局。”
面對他人不同的觀點,一個人的態度,會反映出他的層次。
層次越高,越能尊重別人的不同。
1997年,陳忠實以《白鹿原》獲得茅盾文學獎,他的好友蕭雲儒,對《白鹿原》給予了高度評價。
肖雲儒說,《白鹿原》是中國長篇小說裡,寫村社文化、家族文化,寫到骨子裡的一部小說。
可是,在一次慶功會上,肖雲儒說:“像一切優秀作品一樣,《白鹿原》也有它的缺陷。”
面對好友的點評,陳忠實的心情一下子就跌入低谷。
後來,他主動約肖雲儒一起喝茶,一探究竟:“我心裡始終放不下你那句話,你不會無故評論,能不能告訴我其中緣由?”
肖雲儒見陳忠實如此誠懇,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部小說探入中國文化比較深,但欠缺國際人類共同的審美標準。”
陳忠實聽完,認為言之有理,心裡的不愉快也煙消雲散。
這樣一位文學巨匠,能在不同的聲音面前,做到躬身向內,著實令人佩服。
君子和而不同,仁者求同存異。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難免會和同事產生分歧,如果爭得面紅耳赤,只會讓彼此心裡都不愉快。
中年以後,我們逐漸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事情也不是非對即錯。
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但也要允許對方保留自己的觀點。
對別人妄加評論,並不能彰顯一個人的才華,反而將自己的無知暴露得一覽無餘。
容納他人的觀點,向外兼容,向內求索,才能不斷精進,實現自我超越。
容得下別人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