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忙斷腸」:天生命好的人都有3大特徵

正如尼采說:“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加強大。”
北宋時期,蘇東坡被迫捲入了兩黨相爭,在敵對派故意的抹黑與誹謗下,遭遇烏台詩案。
至此以後,他的官場生涯不再順遂,多次被朝廷貶低到更遠的地方,身份也越降越低。
可蘇東坡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頹廢,而是保持了一顆平常之心,用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危機。
正是因為這樣的胸襟與心態,讓他即使一再遭遇不行,仍然能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
平常心,也就是心常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得失,不渴求、,不苛求也不強求。
一切順其自然,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每一天,上天自然會降下福報,擁抱幸福。
03
有福之人,常懷慈悲心
《三字經》中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善良是所有人最初都有的天性,只不過後來受到了的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才有了分別。
也就是說,善良原本是平常的品質,但許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捨棄了許多,就顯得珍貴了。
將這種寶貴之物丟棄的人,或多或少都傷害到了別人,也無一例外都走向了自我覆滅之路。
而那些始終能堅守這種特質的人,也總會格外受到命運的青睞,在危急時刻也能逢兇化吉。
在電視劇《大宅門》中,白家在當地世代為醫,其長子白穎園天性淳善,救人從不看貧富。
在一次出門行醫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位病重昏倒的老人,便不顧眾人反對將其拉回醫館救治。
後來,白家因為遭到仇家的陷害,白穎園首當其衝被誣陷獄,並判了斬監候,性命危急。
恰好此時看管牢房的獄卒,是當成他所救老人的兒子,這才幫助他逃出大牢,重獲生機。
常懷著慈悲之心,既是對別人當下的釋懷與幫助,也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種善待。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時候,也都有需要別人幫忙才能解決危難的時候。
或許你微的一點善舉,就能夠溫暖對方冰冷的心,就能帶給他無限的希望與勇氣。
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積攢福報,在自己面臨艱難困苦時,有人也願意心甘情願地伸出援手。
荀子有句話說得特別對:“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命運對所有人或許並不公平,每個人的起點也不盡相同,但這不是自己怨天尤人的理由。
與其去埋怨生活帶來的許多麻煩,不如改變自己的心態與面貌,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重功利心,才能握住福氣;多修平常心,才能看見福氣;常懷慈悲心,才能厚積福氣。
所有的命好福深,都源自於自己的造化,修練好了自己,所有的福氣自然會如影隨形。
餘生,願你我在這浮沉的人世間,都能透過不斷的修行,收穫滿滿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