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把自己活成家裡的“定海神針”

看過一個影片。
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在自己房間寫作業,突然聽到客廳傳來很大的爭吵聲。
女孩嚇得瑟瑟發抖,拉開門縫看,是媽媽和爸爸又吵架了。
他們越吵越兇,嘴裡頻頻出現「離婚」「這日子沒法過了」之類的字眼,後來更是扭打了起來。
媽媽被爸爸按到沙發上,扯住了頭髮。
女孩連忙跑出去拉架,結果被爸爸的手一甩,撞到茶几角上,額頭瞬間流出了血。
就在她摀住額頭,嚇得要哭時,爸爸又用腳踢開她,嘴裡怒斥道:
“閃開,跟你媽一個德性,哪天就把你和你媽一塊趕出去!”
不忍去想,小女孩那一刻,心裡有多害怕、多無助。
很多父母,不但不能成為孩子的保護傘,反而成了孩子心裡揮之不去的陰影。
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爭吵、打架的家庭環境中,身心受到摧殘,
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業表現、婚姻觀念,以及未來的家庭關係。
有數據表明,父母經常吵架的孩子,普遍比較自卑、敏感、膽小、情緒不穩定,嚴重時可能有暴力傾向。
而好的父母,是孩子的靠山,會給足孩子愛與安全感。
心理學家埃克森說:
「夫妻是家庭的建築師。父母情緒穩定,彼此恩愛的家庭,
就像一個溫暖的巢,能夠給孩子足夠的愛,伴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身為父母,理應為孩子遮風擋雨,不要因為情緒問題,反而成為困擾孩子一生的風雨。
每一個合格的父母,都應該做好孩子心裡的定海神針。
做父母的定海神針,讓他們安度晚年
見過一對老夫妻,退休後,兩人開車到全國各地自駕遊。
有人問他們:“你們不用帶孫子嗎,怎麼這麼悠閒?”
老太太開心地說:「孩子們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好好的,孫子外孫都有人帶,
不用我們操心。車是兒子給買的,油費路費是女兒給的,專門讓我們趁著身體還好,多出來轉轉。”
為人子女,孝字當頭。
最好的孝道是什麼?就是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讓父母走到哪裡都安心、放心。
有一位鄰居老奶奶,逢年過節,當大家都盼著子女們回來團聚時,她總是不願意兒子一家四口回來。
有一次,女兒勸她:“我哥都三年沒回來過春節了,今年你就讓他回來吧。”
老太太無奈地搖搖頭:「你哥那脾氣,一回來一定要跟你爸吵架
父子倆就沒什麼好話,哪次不是他一走,你爸就被氣得住院,我還想讓你爸多活幾年呢!”
你不在,家裡風調雨順;你一來,家裡雞犬不寧。
這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失敗。
成年後,不讓父母生氣、受委屈、提心吊膽,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有一段話說得好:
“一個人成功與否,不是看你有多少錢,做成多少事,當了多大官,
而是看最親近的家人,在提起你時,有沒有因為你而感到滿足、幸福和自豪。”
人到中年,我們就不只是為自己而活,同時也是在為父母、子女、愛人而活。
如何讓他們因為自己的存在而倍感踏實與安穩,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這也是我們愛家人的方式。
正如一句話所說:“不能為我遮風擋雨,沒關係,我自己有傘,只求風雨不是你帶來的就好。”
願我們都能管好自己,把自己活成家裡的定海神針,給家人溫暖與安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