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
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改變自己
莫言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令我感觸頗深。
有一次,他請大家吃飯。
酒足飯飽之後,他發現烤鴨還剩了一些,為了不浪費食物,他就大口吃起來。
這時,就聽見有人在嘀咕:“瞧瞧他,非得把那點錢吃回去不可。”
莫言頓時臉通紅,尷尬無比。
於是,下次大家一起吃飯,他謹記要慢條斯理。
沒想到,又有刺耳的聲音傳來:
“看看他假模假樣的勁兒,好像只用門牙吃飯就能吃成賈寶玉似的。”
莫言聽後真是又氣又無奈,但轉念一想:
毫無意義的反駁與辯解是不值得的,為了別人改變自己其實就是在變相地難為自己。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魚都住在同一片海裡,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同一高度。
韓寒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無需證明自己,無需多說一句。你只需無視和繼續。做事是你的原則,碎嘴是他人的權利。歷史只記得你的作品和榮譽,歷史不會留下一事無成者的閒言碎語。”
最近的熱門影集《當我飛奔向你》裡有這樣一個片段:
女生到男生的班級送東西,卻被男生的同學誣陷偷了班費。
不過女生沒有掉進自證陷阱,她說:
“如果懷疑是我拿的,那這位葉同學就要拿出證據來證明,而不是我找證據來自證。”
人生在世,被誤解、被質疑是常態。
如果他人的聲音是一把利劍,那麼過度自責、將自己久困於自證之中,就是傷害自己的第二把利劍。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裡的這句話:
“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永遠不要落入自證陷阱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繩子》的主角奧舍科爾納,是一位樸實節儉的農夫。
有一次,他隨手從地上撿了根繩子,卻被旁人污衊成撿到了錢包。
他拿出手上的繩子百般解釋,但他的辯解越周密、證據越確鑿,別人反而越不相信。
最終,顛倒黑白的流言、變本加厲的嘲諷,讓他陷入了無止盡的內耗,最終逼他走上了絕路。
臨終之際,他依舊一遍念著:“這是一小截繩子,不是錢包…”
畫家陳丹青說:
“沒必要讓所有人知道真實的你,或者是你沒必要不停地向人說,因為這是無效的,人們只願意看到他們希望看到的。”
大多數時候,我們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而不顧一切地剖開自己的內心,其實會陷入更深的困境。
以前,我被誤解的時候總想著要解釋:我不是這樣的人,我會想盡辦法證明自己。
而現在呢,對於別人的誤解,我不在乎了,也不想去爭辯。
就算是我信任的人誤會了我,我都覺得挺好的,原來我在對方心裡是這樣的人。
魚那麼相信水,水卻煮了魚;葉子那麼信任風,風卻吹落了葉。
所以,生而為人,要知道誤解本來就是人生的常態,理解反而是稀缺的。
花有花期,人有時運,懷愛與誠敬等來日。
在自己的世界裡獨善其身,在別人的世界裡順其自然。
最後,願我們尊重所有的聲音,但只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