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兒防老」到「養老防兒」:傳統孝道,面臨3個風險

從「養兒防老」到「養老防兒」:傳統孝道,面臨3個風險
value101 2024-03-07 檢舉

 

01

從古至今,夫妻結婚之後,為什麼都要生孩子?為了「養兒防老」。

在無數人看來,養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防老」。父母年輕的時候養育孩子,等孩子長大後,就需要來孝順逐漸年邁的父母。

為了讓「養兒防老」可以順利運轉,古人很有智慧,創立了以儒家為代表的「孝道文化」。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儒家的孝道文化觀念,孩子大概率就會孝順父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兩晉時期的《陳情表》: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孝道文化,在農業社會,基本上是主流,以至於無數孩子寧願自己餓死,也要讓父母吃飽,生存下去。

養兒防老,在農業社會,是可以做到的,因為孩子會拼了命為了父母。而今時今日呢?那就難說了。

 

02

為什麼說孝道文化,是農業社會的主流?農業社會的勞動力,基本上以「耕種」為主,只要孩子長大,能幹活,就能耕田養活父母了。

隨著時代發展到工業、資訊化社會,生產力,以及生產模式發生了改變,那人們的觀念,自然也會改變。

在農業社會,交通不發達,所以孩子會一輩子陪伴在父母的身邊。而在工業、資訊化社會,交通發達,孩子可以走南闖北,往往不會陪伴在父母的身邊。

在農業社會,只能透過耕田來養活父母,所以那時候的人性比較淳樸;而在工業、資訊化社會,各種賺錢的方式變得複雜了,人性也會隨之變得複雜。

在農業社會,由於觀念固化,所以孝道是一成不變的;而在工業、資訊化社會,人們的眼界開闊了,觀念多元化了,那傳統的孝道,就會受到衝擊。

今時今日的孝道文化,跟以前相比,是否式微了很多呢?不只式微了,在大城市還逐漸消失了。

最直接的表現,莫過於「養兒防老」變成了「養老防兒」。

 

03

在今時今日,養兒防老,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要做到這5點。

首先,孩子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第二,孩子有充足的休閒時間;第三,孩子有孝順父母的真心;第四,孩子離父母比較近;第五,雙方可以互相體諒。

這5點,既是當下養兒防老的條件,也是讓養兒防老無法實現的阻礙。你想想,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5點呢?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