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開竅最好的方式,向內求

一個人開竅最好的方式,向內求
value101 2024-03-08 檢舉

 

當你開始向內求,

你就已經拿回了人生的主控權。

作者:洞見July

心理學家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第二次是為自己活。而第二次的生命,常常是從開悟以後開始的。

很多人從一出生,就一直延續著第一次生命。

被裹挾在世俗的洪流中,不知道自己到底該追求什麼。

直到撞了很多南牆,碰了很多壁,才知道人生最難的修行,其實是向內求。

正所謂,靜觀己心,內求諸己。

想要走出內心的困頓,就得學會把目光內收。

遇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人才能覺醒自我的意識,擺脫平庸的宿命。

1

一味向外索取,只會讓人迷失

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了「關注圈」與「影響圈」的概念。

 

在人一生中遇見的事件中,影響圈代表自己可以改變的範圍。

但關注圈的焦點是關乎別人,自己無論如何也控制不了的。

你若總是向外求,期待別人成全自己,那你越在意,精力就越被消耗在無意義的地方。

得不到回饋,就越焦慮,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

自媒體人@崔燦講過自己下屬的故事。

她剛開始做公司,招進來一個十分優秀的員工。

剛開始這個員工表現很不錯,崔燦就想著讓他多累積經驗,之後提拔他當小領導。

可沒多久,這個員工開始懈怠,工作也做得差強人意。

崔燦問他,是否遇到了難題?

但每次對方都搪塞過去,事後狀態依舊頹靡。

崔燦不願放棄他,經過一番調查,終於從其他員工口中查到了一些端倪。

原來,這個員工自從發現自己活多錢少後,思想就開始偏離。

他認為老闆就是針對自己,故意為他製造難題。

卻又因為不敢提意見,自己越發內耗,工作效率一落千丈。

看到別的同事輕輕鬆鬆完成了任務,又惱恨他們不幫助自己。

在這種矛盾的狀態中,他再也無心工作,淹沒在了怨氣的苦海裡。

崔燦見狀,只能默默收起了給他準備的任命通知。

這個員工就這樣錯過了飛黃騰達的機會,職涯也止步在平庸的位置。

明代呂坤的《呻吟語》中有一句話:

「射之不中也,弓無罪,矢無罪,餛飩無罪;書之弗工也,筆無罪,墨無罪,紙無罪。”

是說如果一個人射不中目標,不是弓箭的錯,字寫得不好,也不是紙筆的錯。

為何?

因為掌弓的人是你,握筆的人也是你,你做不好,怎麼怪別人?

人生說到底,都是要靠自己蹚出一條路。

期待別人幫你,只會增加你失望的機率。

越是向外索求,你的生命就越會陷入閉塞的困境。

2

把目光轉向自己,人才能逐漸醒悟

《躍上高階職場》中有這樣一段訪談。

主持人崔璀問,當你們覺得生活不太順利時,會選擇做什麼?

嘉賓八月說:“如果你精力有限,就只做自己最在意的事。你心情變好了,能量也會上升,生活就會進入正循環。”

 

人生所有的際遇,其實都是因果的。

當命運把我們推到懸崖,怨天尤人只會加重我們的苦難。

從自身出發,用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人才能劃破眼前的迷障,從此轉運改命。

有這麼一個年輕人,從事保險業,他每天拼命工作,業績卻低得可憐。

最窮的時候,他被房東趕出來,只能在公園的長椅上睡了兩個多月。

有一次他去寺廟推銷,滔滔不覺地講了半個小時,可僧人卻毫不留情地說:

“聽完你的介紹,絲毫沒有引起我投保的興趣。”

年輕人備受打擊,覺得老天在刁難自己,內心的恥辱感也達到了極點。

回到家,他仍然不能釋懷,不斷回想著失敗的經歷。

 

不過這次他開始反思:

工作之所以做的不行,不一定是環境的問題,也可能是自己身上存在著許多看不到的毛病。

於是,他嘗試每月請同事吃飯,只為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

沒想到這飯局變成了批判會,年輕人也終於醒悟,原來在別人眼中自己如此糟糕:

你個性太急躁了,沉不住氣。

你脾氣不好,常常自以為是,你應該要多聽別人的建議。

你總是板著臉,太嚴肅了,笑起來也跟假的一樣…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