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的關係,需要對等的生命能量

長久的關係,需要對等的生命能量
value101 2024-03-08 檢舉

 

法蘭克福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每個人都是帶著一定的能量來到這個世界的,而人與人的交往,本質上就是能量互換。

長久的關係,需要同頻的能量來維持。

找到與你能量值相近的人,才能彼此滋養,久處不厭。

 

1

志趣相投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

“為什麼很多小時候玩得好的人,後來都走散了?”

其中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因為你交友的門檻提高了。

小孩子的內心很簡單,一根棒棒糖就能融入他的世界。

成年人的友誼,卻需要深度的支撐,例如共同的追求、相近的想法。

仔細想來,確實如此。

如果兩個人沒什麼內在的相似性,在一起只能吃喝喝,或聊些膚淺瑣碎的日常。

這樣的關係,注定只能維持一時。

有了共同志趣的滋養,友誼之樹才能長得枝繁葉茂,蓬勃長青。

1931年,魯迅和瞿秋白在共同好友的推薦下,開始以書信的方式,交流文學鑑賞心得。

一個是毒舌犀利的文壇巨匠,一個是才識過人的翻譯大家。

兩人的思想一經碰撞,就擦出了不可磨滅的火花。

魯迅認為瞿秋白文學功底深厚,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傑出人才;

瞿秋白則久仰魯迅風采,贊其文章「有一種炎熱的夏天吃了冰淇淋的痛快」。

儘管未見真人,但筆談之間兩人早已惺惺相惜。

 

一年之後,他們正式見面了。

據瞿秋白的夫人回憶,兩位先生平常話也不多,但他倆只要在一起就會徹夜長談。

後來,魯迅先生也親自為對方題了一副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即使相差十八歲,兩人還是成就了一段曠世情誼。

愛默生曾說:“朋友之間的默契不在於言語的交流,而在於思想和感情的共鳴。”

一個人的志趣裡,藏著他的價值觀。

追求相似的人,才能心意相通,有話可聊,對彼此產生經久不衰的吸引力。

你展現你的才情,他表達他的想法。

一來一往,有去有回,讓情緒能量不斷地流動起來,友誼才能得到真正的昇華。

 

2

認知相近

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兩個年輕人相約一起去爬山。

第一個人體力好,先到了山頂,俯瞰到了大海。

第二個人只爬到了半山腰,見到了滿地的雜草亂石。

回去以後,兩個人交流感悟。

前者說山上景色實在是太妙了,過幾天還要再去;後者卻覺得累死累活,一點也不值得。

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還因此吵得面紅耳赤。

其實他們都沒有錯,只不過一個在山頂,一個在半山腰,兩人看到的風景不同,得到的認知自然也不同。

 

人和人的認知水平,總是參差不齊。

你若強行要和一個低認知的人溝通,無益於雞同鴨講,對牛彈琴。

到頭來,只會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情緒都白白搭進去。

知名商業顧問劉潤講過一個故事:

某公司有一位主管,和他探討過兩次問題,但每次聊完劉潤都覺得很無奈。

這位高層說,公司的產品口碑很差,營業額也很慘淡。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