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第一反應,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遇事第一反應,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value101 2024-03-12 檢舉

看過一句話:

 

“人與人的差距表面看起來是智商、情商和運氣的差距,但長久看來其實是格局的差距。”

 

細細想來,的確如此。

 

格局,是一個人認知、層次、胸襟的內在佈局。

 

也直接體現在一個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和麵對問題的心態。

 

格局大的人,遇事先從更寬廣的視角切入人生,改變自己看事情的態度,再提高自己的人生高度。

 

去年,董宇輝意外走紅。

 

大家驚艷其豐富的知識儲備,每次直播高能輸出,精彩不斷。

 

走紅的同時,質疑聲也隨之而來,有人質疑產品定價不合理,有人眼紅他的吸鈔能力,更有人湧進直播間處處抬槓。

 

但他從不去爭辯,也未曾責怪過任何人。

 

只是在一次直播賣烤腸時,意味深長的問到:“各位朋友,從你們的角度,這是什麼形狀?”

 

旁邊的人回答:“放上面去一點,和你襯衣上黑色的音麥正好形成一個感嘆號。”

 

誰知董宇輝卻說:“可從我這看到的,這是圓的。”

 

然後他又接著說道:

 

“你知道我舉這個例子什麼意思嗎?就是我們不要再跟人抬槓了,咱倆立場都不同,看到東西自然不一樣,咱倆都是對的,我為什麼要說服你,你又何必要說服我。”

 

雖然這只是很小的一段插曲,但大家又一次被他的智慧與豁達所折服。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他人存在分歧,但有的人特別喜歡與人爭論。

 

不管是因為什麼事什麼人,他們都要上去懟兩句。

 

看似表達自己的看法,但與此同時,也把自己引導到一個糟糕的局面——

 

越爭論,越惹人嫌。

 

很多事情不是靠爭論就可以解決的,爭來爭去,即使最後佔了上風,也暴露自己內心的匱乏。

 

所謂愚者爭辯,智者示弱。

 

認知高的人從不做無謂的解釋,因為他們明白,越計較只會讓自己陷入巨大的內耗中。

 

最好的爭辯永遠是不爭,認知相同的人自然的懂,認知不同的人說再多也是浪費口舌。

 

我們的努力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追求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

 

洛克菲說過一句話:

 

“我鄙視那些善找藉口的人,因為那是懦弱者的行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藉口的人,因為藉口是製造失敗的病源。”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只是表現程度或輕或重。

 

面對困難,心裡總是不由自主的恐慌,想辦法逃避,想辦法拖延,深陷泥潭掙扎不已。

 

可人生苦難是常態,習慣性逃避,生活就永遠沒有變好的可能。

 

就像《在人間》中主人公阿廖沙的故事一樣。

 

阿廖沙很小的時候,父母便相繼去世,他只得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後來為了補貼家用,年幼的他不得不到城裡打工,受盡欺辱打罵。

 

聖像作坊當學徒時,老闆為人粗暴下作,不僅栽贓阿廖沙偷竊,還慫恿別人拐帶阿廖沙偷東西。

 

換做旁人,歷經半生磨難,早就窒息和絕望,與苦難共同沉淪。

 

但阿廖沙不允許自己逃避,而是給自己找到一個出口——讀書。

 

他讀了龔古爾的小說、巴爾扎克的著作,也讀了普希金詩集……

 

在書中,他找到心靈的庇護所,也不再懼怕生活的苦難。

 

在書中,他找到心靈的庇護所,也不再懼怕生活的苦難。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