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和不存錢的人,中年以後是不一樣的人生(實話)

存錢和不存錢的人,中年以後是不一樣的人生(實話)
value101 2024-07-17 檢舉

想明白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更需要智慧與決斷。

 

來源:視覺中國

 

30歲以後,請置頂你的存錢能力

王爾德曾說:“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這話雖為性情之語,裡面的道理卻一點不假。

存錢,存的不僅是一筆錢,更是我們面對人生時的底氣和選擇權。

所謂底氣,是我們會面臨的種種憂患與不安,當屬生活的短板;而選擇權,則意味著更多更廣闊的空間,我們可以望得更遠。

在社群媒體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炸出有人年紀輕輕實現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新聞。

這會讓我們誤以為賺錢很簡單、存錢很容易,甚至在比較了自己慘淡的人生後,產生焦慮情緒。

事實上,世上的事並不如網路中輕飄飄的成功學敘事那麼簡單,存錢成功的人,往往能將那些理念貫徹落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下面的這些實用習慣,就是可以參考的。

1.設定目標和預算,並嚴格執行

朋友小黃每次都嚷嚷著要存錢,可一到需要花錢的時候,他就出手很闊綽。

我們問他:“小黃,你不是說要存錢嗎?”

他說:“嗐,算了,我存錢都不知道乾啥。”

這種情況就是沒有設立具體的存錢目標所導致的。

事實上,存錢的目標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具體,例如存錢買一雙鞋、籌備旅遊資金等。

有目標,才有動力,也能訂定比較清晰、恰當的預算。

制定預算時需通盤考慮。有時候想得很美好,卻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反而引發新一輪的報復性消費。

預算可分為生活開銷、交通費用、人情消費、娛樂支出等,並盡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之內。既不要過於苛刻、不切實際,也不能比例失調,將自己的存錢大業徹底崩壞。

一開始做得不好沒關係,開始做,已經超越了曾經那個開支無度的自己。

 

來源:視覺中國

2.學會記賬,並定期複盤

《塔木德》中說:“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流開始。”

很多人財務狀況的改善,都是從開始記帳開始的。

如果你懶得對自己的錢款去向進行統計,一些專門的記帳小程式和軟體可以輔助你。

很多人鼓吹記帳有怎樣的神奇效果,然而,只記錄不複盤的做法基本上是無效的。

一個月錢都花在哪裡了,哪些消費習慣是需要修正的,哪些是衝動消費…定期複盤能幫助我們優化消費結構。

當然,生活總是驚喜不斷、意外頻發,如果有一些計劃外的消費也無需自責抱歉,只需如實記錄並分析。

如果覺得花得值就沒必要苛責自己,如果覺得不值,下次減少類似的消費就是了。

這樣既不委屈自己,又能存得住錢。

3.強迫自己儲蓄,養成習慣

先精打細算,再把盈餘部分存起來的方式並不適合所有人——對某些人來說,有多少花多少和月光早已成了常態。

最好的做法,是在發薪水的時候就對自己的錢進行劃分,將一部分收入按比例強制儲蓄起來。

例如「333存錢法」 ,它就是把每個月的薪水分為生活費、儲蓄、投資三等分,將大額的支出安排清楚後,再安排其他花費。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花錢時不會有什麼後顧之憂,壞處是一旦比例失衡,或是決策失敗,可能會對日常生活產生衝擊。

 

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後

英國劇作家湯姆·斯托帕德曾說:“你不可能通過消費你並不需要的東西來找到生命的意義。”

在物質繁榮的時代,為了避免成為金錢的奴隸,我們更要主動建構生活與消費主義之間的圍牆。

抵抗誘惑、理性消費、努力存錢,是絕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的事。

畢竟,《讀者》(言論,2022年第6期)雜誌上也曾說:

聰明人的生活方式-閱讀、存錢、享受獨處。

當你開始存錢,一個全新世界的大門就會向你敞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