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程度越低的人,越喜歡裝

認知程度越低的人,越喜歡裝
value101 2024-09-03 檢舉

最近在《歐陽修傳》讀到一個故事。

北宋時期,有一位姓賈的書生,書讀得不多,卻自詡才學天下第一。

一日,他決心與文壇宗主歐陽修一較詩才,便前往拜訪。

路上,他看到一棵大樹詩興大發,大聲吟道:門前一棵樹,兩朵大丫杈。

正想接著吟下去,奈何搜腸刮肚,愣是沒有字往下接。

這時,背後有陌生人續吟:春至苔為葉,冬來雪是花。

賈書生回頭一看,是個穿著粗布衣的人,心中十分不屑。

巧的是,兩人要一起搭船到對面。

同行江上時,賈書生不服氣再道:兩人同乘舟,去訪歐陽修。

 

陌生人聽後,微微一笑: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羞恥)。

賈書生品了一會兒才恍然大悟,這個人就是歐陽修,​​頓時臉脹得通紅。

等船一靠岸,他立刻落荒似的逃了。

其實現實生活中,像這樣喜歡漫天吹噓的人,比比皆是。

這類人,不論在什麼場合,都喜歡裝兩隻手。

沒錢的裝有錢,無知的裝博學,沒什麼本領的就把自己裝得高深莫測。

以為隨便賣弄幾下,就可以引來一眾人的崇拜。

殊不知,一個人有沒有真材實料,大家心裡都清楚得很清楚。

越是裝腔作勢,越暴露了他低層次的認知。

 

1

看過一個「達克效應」。

 

那些淺薄的人,處在第一階段的認知狀態,這類人往往過度自信,認為自己什麼都懂。

但他們又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很聰明,因此總是到處高談闊論,顯擺自己。

清朝詩人李調元,曾受邀參加宴會。

席間有個人竟揚言說自己的才華遠在李調元之上,甚至對其百般嘲諷。

 

隨後,主辦宴會的官員請眾人以包廂裡的「大塊」「玉珠」為首,作一副對聯。

上下聯的末尾,必須帶上「起」字和「來」字。

結果剛才那個還在自誇的人,一瞬間就噤了聲。

而李調元什麼都沒說,默默走上前去,寫下一副對聯。

大塊投河,方知文從胡說起;

玉珠擊鼓,始信詩由放屁來。

「大塊投河」取撲通之意,「玉珠擊鼓」取不通之意。

李調元僅用一副對聯,便戳穿還順帶嘲諷了那人的名不副實。

 

這時,眾人才意識到,這就是李調元本人,對之前那個自誇的人更是鄙夷不已。

老話常說,天不言自高,不言自厚。

顯擺高調,只會彰顯一個人的無知淺薄;炫耀張揚,則更容易讓自己淪為笑柄。

不論處於什麼位置,擁有什麼頭銜、地位,最好不要裝腔作勢、自以為是。

有多大能力,就說多大的話;有多大身量,就穿多大的衣裳。

否則,話說滿了,衣衫穿錯了,都容易招人恥笑。

要記住,包子有餡不在褶上,肚裡有貨不在嘴上。

真正有見識的人,寧可裝啞,也從不炫耀。

 

2

毛姆曾說:“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

否則裝過了頭,你就要付出難以估量的代價,為你的低認知買單。

清乾隆年間,章丘有個叫馬守富的,屬於那種「腰有十文必振衣作響」的人。

有一年他家的麥子收成還不錯,他就到處向人虛報,說收了多少擔麥子。

但這樣還不算,馬守富還想藉此事做文章,讓鄉里人都認定他是個大財主。

管家便給他出主意,說這不難,只要打響場就行了。

馬守富聽老一輩說過,打響場,顧名思義就是打場打響聲來。

 

到時給打場的牲口身上掛幾個鈴鐺,牲口走起來「嘩嘩」的響,外人聽見,就知道他家收成好。

他覺得這個主意非常好,於是立刻吩咐管家去辦,還特意囑咐,場面一定要闊,動靜一定要大。

於是管家便在牲口身上掛滿了鈴鐺。

果不其然,到了他們打場的時候,很多鄉親都被轟隆隆的聲響吸引,跑過來看新鮮。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