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有《原則》,賺錢就簡單多了
你有沒有覺得,賺錢似乎越來越難了?
市場競爭激烈,各行各業裁員,暫時保住工作的也要面臨降薪危機;
存款逐年減少,消費水準降級,跟朋友吃飯、聚會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於是,有些人愁眉苦臉,整天抱怨大環境不好;有些人則乾脆躺平,失去了賺錢的鬥志。
然而,投資家瑞·達利歐卻在分享自己的賺錢心得時說:
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我該怎麼做。
我一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一種以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是它幫助我發現真相是什麼,並據此如何行動。
身為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辦人,達利歐被譽為「投資界的史蒂夫‧賈伯斯」。
他將四十多年的投資經驗和人生哲學,凝結成了《原則》一書,並在其中分享了自己成功背後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準則。
讀懂這本書,掌握他總結的這些原則,賺錢就簡單多了。
1
生活原則
電影《調音師》中有句經典台詞:生活是什麼,取決於生活者本身。
很多人一旦過得不好,就會習慣性地抱怨生活很苦,日子太難。
但在《原則》中,達利歐認為:人生就像一場遊戲,設定了一道道需要破解的謎題。
只有積極面對困難,解決謎題,從中悟出駕馭人生的原則,我們才能一路順利通關。
書中,達利歐重點介紹了以下3個原則:
1. 學會紮根現實
達利歐小時候很崇拜美國總統甘迺迪,渴望像他一樣追求偉大目標。
但他不是只停留在空想上,而是每天都在琢磨自己該做點什麼。
12歲那年,他在高爾夫球場當球童時,聽到商務人士都在談論股市。
於是,他研究了各大企業的報告,閱讀了大量的經濟學書籍。
隨後他就開始拿當球童賺的錢炒股,最後他不僅賺到了錢,還搭建起屬於自己的「投資圖書館」。
這些經歷和積累,也為他後來成為知名投資家打下了基礎。
達利歐說:創造偉大事物的人不是空想者,而是徹底紮根於現實。
先確立目標,再透過實踐發現問題,一步步總結經驗,最終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無論定下多麼遠大的目標,若你不付諸行動,終究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只要明確了方向,就腳踏實地、篤定向前,時間早晚會還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2. 保持頭腦開放
社會學者桑斯坦說:隨著演算法的出現和日益強大,整個社會開始出現「過濾氣泡效應」和「回音室效應」。
這指的是,演算法在了解你的偏好之後,會過濾那些與你偏好相悖的訊息,為你客製化只有相同聲音的空間。
長此以往,你會失去接觸不同事物的機會,視野也越來越狹窄,想法也越來越偏激。
而想要跟上真實世界的節奏,唯有主動走出資訊繭房,開放自己的頭腦。
正如達利歐在《原則》中所說:頭腦極度開放的人,往往會承認自身的局限,跳出自我的限制,站在更高層次審視世界。
視野無法打開的人,要嘛一條道走到黑,要嘛盲目地跟著大流,只會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唯有不給自己設限,擴大思維邊界,你才有可能牢牢抓住翻身的機會。
3. 培養“內控點”
書中,達利歐提到,一位朋友在跳進泳池時撞到了頭,導致四肢癱瘓。
可朋友並未陷入消沉,而是閱讀大量書籍,坐輪椅短途旅行,也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復健治療。
他沒有為失去的健康唉聲嘆氣,轉而去尋找更多讓自己快樂的途徑,過得比以前還要充實。
這種面對挫折的態度,被心理學家稱為擁有「內控點」。
他不畏懼命運的變遷,不抱怨環境的惡劣,相信自己能控制事情的發展與結果。
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些遇事愛抱怨的人,總以為命運不公,遇人不淑,懷才不遇。
但到頭來,你越愛抱怨,壞運氣就越如影隨形;你越發牢騷,麻煩事就越層出不窮。
永遠記住,抱怨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與其抱怨,不如強大自己的內核,直面風雨。
2
工作原則
書中有句話說:有意義的工作,是刻在人基因裡的追求。
但實際上,有太多人不願朝九晚五地辛苦奔波,也不想日復一日地處理瑣事。
不是選擇消極怠工,把工作當差事敷衍;就是衝動之下裸辭,渾渾噩噩地混日子。
對此,達利歐指出:真正壓垮我們的不是工作,而是面對工作的態度。
以下3條由達利歐總結的原則,也許能讓你找到工作最正確的開啟方式。
1. 允許自己犯錯
達利歐有位員工名叫羅斯,因為忘記及時把顧客的錢投入交易,造成公司幾十萬美元的損失。
可達利歐深知,工作上的錯誤在所難免,關鍵是怎麼應對錯誤,彌補損失。
他沒有把羅斯炒了以儆效尤,而是與羅斯合作,編寫了一份交易部門的「錯誤日誌」。
從那時起,交易過程中一旦出現失誤,交易員就會記錄下來,然後採取補救行動。
久而久之,他們的交易執行機制不斷完善,大大降低了企業風險。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再怎麼謹慎小心,我們也難免會踩到坑,遇到坎。
但錯誤並不可怕,換個角度看,它是一種無聲的提醒。
你每解決一個錯誤,就能增長一份智慧。
允許錯誤出現,敢於承擔後果,那些難以避免的問題,都會成為你進步的階梯。
2. 持續進化自我
《原則》中有句話說:
「要么進化,要么去死。進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恆的事情,它驅動著所有的一切。”
初入職場之時,人人都站在同一起點,能力相差無幾。
最後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的人,往往都具備超強的進化能力。
達利歐深諳這個道理,自創辦公司以來,一直鼓勵員工內化學習。
每次開會,他都會錄音、錄影、製作虛擬案例,讓各部門的員工參與討論。
他自己也持續學習神經科學、人際心理學等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隨著自上而下的思維和技能迭代,員工們的專業素養集體提升,公司也發展為全球知名企業。
在職場上打拼,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旦你懶散懈怠、裹足不前,就會被旁人擠進泥潭。
時時刻刻保持學習的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本領,你才能拓寬事業的道路。
3. 建造系統化機器
達利歐在新創公司時事必躬親,包括公司的投資決策、管理決策,都親自出面。
但隨著公司的發展,他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
於是,在專業人士的建議下,他整理了公司的各項流程,並將其係統化。
即使在沒有他參與的情況下,公司仍能正常運轉,甚至創造優異業績。
由此,達利歐提出一個高於一切的原則:設計你的機器並使之系統化。
如果你不做任何規劃,只顧埋頭做事,早晚會在分身乏術的疲憊中拖垮自己。
而建造系統化機器,提前做好行動安排,設立處事準則,可以讓工作更有效率。
工作需要付出努力,也需要使出巧力,先學會在戰略上勤奮,就不會在戰術上瞎忙。
3
人際原則
書中提到,很多研究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