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夫妻還是戀人,千萬別主動做這3件事,一主動你就輸了
凡事戳人痛處,也只會透支愛意。
之前在網路上刷到一個影片片段,印像很深。
畫面中,在婚禮環節,新娘在台上用漫不經心的態度,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來自上海,新郎來自農村且沒車沒房;他特摳門,婚禮上的花都是假的,但是……」
接下來的告白還沒說出口,就被一旁的新郎打斷:
「沒但是了,就到這吧,平時你損點也無所謂,可是今天是什麼場合,你能考慮下別人的感受嗎?”
台下的客人早已啞然失笑,新郎也在說完後憤然離開,獨留新娘兀自懊惱。
類似的揭短,其實在婚戀關係中很常見。
譬如,有時雙方一吵架,理性全無,傷人的話也不禁脫口而出:
“當初我可真是看走眼了,和你結了婚!”
“你脾氣那麼大,還年老色衰,好意思和小女孩比?”
誠然,幽默是一門藝術,但玩笑過了頭,就像一把利刃往人心上劃口子,痛到窒息。
凡事留有餘地,才會有更大的福氣。
逾越底線,會失去自我
當「我」變成「我們」後,相守不是放低姿態,而是兩個獨立的靈魂扶持前進。
沒了底線,終究只會弄丟自己。
電影《無問西東》中,劉淑芬就是這樣一位女子。
她偏愛處境困窘的許伯常,總想著要為喜歡的男人多付出一些。
因此,為了供許伯常讀大學,她把努力工作賺來的錢全花在對方身上。
但時間長了,男人感覺到兩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想要分手。最後劉淑芬只能以死相逼,扯了結婚證書。
可失衡的感情,本來就不對等。
劉淑芬只能一再放低姿態,包辦所有家務,寧願自己就著白開水吃鹹菜,也要把最好的留給丈夫。
只是,換來的還是對方的冷漠、疏離,分床而眠。
來源:視覺中國
婚內的男人可以對所有人好,就是不願意與妻子溝通、接觸。
曾經的有情人,為什麼最後卻過得形同陌路?
心理學上的“課題分離”,似乎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在任何關係中,要分清別人的事和自己的事。即便和對方關係再近,也不要無底線逾越邊界。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的付出被伴侶視作理所當然,一些點滴小事都會強化對方的不珍惜。
而正確的做法,可以參考《玫瑰的故事》中的玫瑰。
她和方協文結婚後,也曾一度放棄光鮮的生活:從奢入儉,不買名牌衣服、名牌包;做一名全職太太,做飯帶娃親力親為。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年。
最後幡然醒悟後,她才毅然決然離婚,重新做回了那個眼裡有光的女神。
劇中有句台詞說:
“愛情很重要,但人不能只有愛情,否則它就會反過來消耗你。”
是啊,給予與付出,不是婚戀的底線,愛自己才是。
寫在最後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如果想念你,他會找;如果他在乎你,他會說;如果喜歡你,他會真情流露;如果這些都沒發生,那麼他就不勞你費心了。”
愛你的人,不用教,也會知道怎麼去愛你。
伴侶之間,不論是在熱戀期,還是在平淡期,保持邊界和獨立,尤其重要。
畢竟,婚後的日子不會一直熱烈,總有平淡無聊時。
愛不是敷衍,而是態度;越在乎,越要明確界線。
願每一位有情人,都能和滿心是你的人相知在心,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