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人最隱密的方式:太過用力
NBA有個球員叫史蒂芬·庫裡,投三分球非常準。
每次打球前,他都要做一件事,就是在賽場上亂投。
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讓自己進入最佳狀態。
這種策略叫做:「進入到自己的區域-the zone」。
一旦進入the zone,人的頂級水準就能發揮出來。
那怎麼才能在生活中進入自己的zone呢?
我從書裡總結了以下幾點,分享給大家。
① 專注做自己,開啟節能模式
格雷戈認為,人不只要做正確的事,還要正確地做事。
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先做好自己,不要太在意外界。
就像書裡對前文那個麥金尼斯的分析:
“他只會根據外界做出選擇,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生活本就像一團亂麻,最是需要我們開啟節能模式。
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也不要去迎合外界太多。
不攀比,過自己的小日子,不急躁,找準自己的節奏。
專注地做自己,能力就會聚焦,人很容易在心流中抵達深度放鬆。
② 告別延遲滿足,學會及時享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似乎所有人都在倡議延遲滿足。
小孩要把棒棒糖留到隔天吃,大人要把嗜好排在要事完成之後。
但真當享受的那一刻到來,最初的那份期待早已蕩然無存。
格雷戈看來,在書裡寫道:
“輕鬆主義的一大核心要義,就是生活和娛樂並不是對立的。”
忙了一天工作,下班時小酒館喝一杯,電影院看場電影;
帶娃做家事的縫隙裡,也可以抽個空出門走走散散心。
不要再給自己那麼多條條框框。
喜歡的事,只要條件允許,想到了就去做。
想見的人,只要聯絡得上,就見面聊聊天。
你配得上一切快樂,完全不必為此感到內疚。
③ 忙裡偷閒,適當地無所事事
除了及時享受,格雷戈也建議大家,一定要留出「無所事事」的時間。
比起單獨找時間放鬆,這個方法算是「見縫插針」。
就於生活的細節處,瑣事的縫隙間,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例如,上午工作兩小時後,去喝杯咖啡,溜達溜達;
例如,週末找個半天,隨心所欲地睡睡覺,玩玩手機;
再例如,等電梯等地鐵的時候,聽著歌閉目養神。
只要用心,一定能找出時間小憩一下。
④ 少抱怨一句,多感恩一點
我們覺得累,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內心的負擔太重。
生氣、哀怨、憎恨、糾結……這些負面情緒很消磨。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還得從「人生的兩個圈」下手。
(圖源網絡,侵刪)
先看第一個圈,中間區域是我們擁有的東西,外邊的是我們匱乏的東西。
如果你只專注在匱乏的東西,那麼你根本看不見自己所擁有的。
(圖源網絡,侵刪)
再看第二個圈。
如果你能夠盯著自己擁有的東西,經常感恩地說:“你看,我有地方住,吃得飽穿得暖,多幸運”,就會輕而易舉地收穫幸福感。
視角一轉換,什麼都不用做,我們就能讓心態放鬆。
有個建議。
每天寫「感恩日記」。
例如,通勤路上沒塞車、午餐吃到了美味、許久不聯絡的朋友發來訊息、被陌生人感動到等等。
真正的休息,是精神上不受力。真正的放鬆,是心態上的鬆弛。
有時候想想,生活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你想忙,就永遠有要你忙的事。
每天一睜開眼,各種馬不停蹄,人就不由自主地開始圍著生活的磨盤打轉。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但《輕鬆主義》有個觀點很中肯。
那就是輕輕鬆鬆地過,去體驗、去感受、去經歷,更容易獲得幸福。
生活這麼累,別再為難自己,允許自己慢慢來,允許自己歇一歇。
人生無大事,越是忙碌,越要學會為自己鬆綁。
這才是會活著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