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福氣的女人,都做到了:三不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曾說:“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這個世上,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許多時候,你將內心的痛苦與人訴說,卻反成別人飯後的談資。
你將開心的事與人分享,卻反而招致攻擊和嫉妒。
你好言相勸,在他人眼中成了多管閒事。
經歷世事後才明白,沉默,才是一個人最大的體面。
而真正有福的人,往往在生活中都做到了:苦事不宣,樂事不揚,閒事不管。
苦事不宣
日本實業家稻盛和夫曾說:
“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難者一樣,急著告訴所有人你的不幸。”
這世上,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和別人訴苦,不一定能得到同情,也許會得到雙倍痛苦。
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
祥林嫂回到魯鎮後,逢人便會提起兒子阿毛被狼叼走的經歷。
魯鎮的人們從最初的同情落淚,到後來的厭煩頭痛,最後連那些把慈悲掛嘴邊的老太太們也擠不出一滴眼淚來。
祥林嫂一次次扒開自己傷口對外展示,向別人哭訴苦楚。
非但沒得到寬慰,反而一遍遍將正在癒合的傷口扒開,又撒上一把鹽,最終將自己逼向絕境。
「殺死」祥林嫂的,固然是魯鎮人的冷漠,但那一遍遍的訴說,又何嘗不是捅向自己的尖刀呢?
與之相反,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就是位深諳「苦事不宣」之道的奇女子。
張幼儀受傳統包辦婚姻的傷害,嫁給並不愛自己的丈夫徐志摩。於她而言,可謂是遇人不淑。
丈夫徐志摩不僅在她生下大兒子後,就以留學為藉口遠赴英國,更是在她懷二胎的時候移情別戀,並一心要和她離婚。
最終,張幼儀在產下次子後的一個月,等來了徐志摩的一紙休書。
離婚後的張幼儀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輾轉去德國學習深造,發展和歷練自己。
回國後,她先在東吳大學任教,後來又開辦了上海第一家時裝公司,最後還擔任了中國銀行副總裁。
面對殘酷的現實,她沒有像祥林嫂一樣自怨自艾,反而面對挑戰,活成了自己的大女主角。
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進。
真正成熟的女人,從來不對外訴說自己的苦楚。與其求得別人的憐憫,不如做自己的擺渡人。
樂事不揚
知乎上有人提問:“買彩票中了幾百萬的話,怎樣才能不被親戚、朋友們知道?”
其中有一條高讚評論是這樣的:“這還不簡單,管住嘴就行了。”
話糙理不糙。
現實生活中,管住嘴巴三個字看似容易,其實是最難的。
因為遇到好的事情,想要跟別人分享,是人的本能。
或許有人會覺得,中樂透這麼開心的事,為什麼不能跟身邊的人分享喜悅呢?
自己開心了,跟身邊的人說,收穫的不就是雙倍的快樂嗎?
實則不然。
幾年前,鄰居一家中了一注雙色球,獎金有好幾十萬。
金額雖然不算太大,但架不住女主人是個特別愛面子、還藏不住事的人,激動之下告訴了自己的所有親戚朋友。
結果沒多久,她家親戚陸續找上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