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無知,越喜歡在家做這4件事,毀了子女的未來還不自知
有網友提問:
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最令人痛苦?
有個高贊回覆:
那還用想,一定是沒錢的家庭最難受。
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位作家曾在作品中寫道:
父母之於子女,應當是一場得體的退出。但有些父母卻因無知,在退出之前,卻不經意間做了一些事情,在悄然間毀了子女的未來,還不自知。
01 極強的控制欲
看過一位網友吐槽,說她媽媽控制欲特別強。
從小到大,她的生活幾乎都被媽媽安排得明明白白。
穿什麼衣服、交什麼朋友、報什麼興趣班,甚至大學選什麼專業,都是媽媽說了算。
網友說,她覺得自己就像個提線木偶,完全沒有自己的人生。
有一次,她談了個男朋友,媽媽知道後,各種打聽男方的家庭條件、工作狀況,最後覺得不滿意,就硬生生拆散了他們。
網友為此跟媽媽大吵一架,媽媽卻說她這都是為了網友好,怕以後吃苦。
從那以後,網友跟媽媽的關係就越來越僵,她覺得自己快被媽媽逼瘋了。
作家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寫道:
成人對兒童的控制力量,超乎我們的想像,兒童幾乎是被迫地按成人的意志行事。父母的極強控制欲,如同無形枷鎖,束縛了孩子自由飛翔的翅膀。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往往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剝奪了孩子決定的權利。
這樣做,不僅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性,還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沒有主見,甚至影響孩子未來的幸福。
02 把期待當作事實
我們社區有位阿姨,特別希望女兒能成為鋼琴家。
從女兒五歲開始,阿姨就為她報了鋼琴班,每天盯著她練琴,風雨無阻。
阿姨常跟人說,女兒特別有天賦,將來一定能成大器。
但實際上,女兒對鋼琴並沒有那麼熱愛,她更喜歡畫畫。
但阿姨根本不聽女兒的想法,覺得畫畫沒前途,還是彈鋼琴好。
就這樣,女兒在阿姨的期待下,一直學著自己不喜歡的鋼琴。
高考那年,女兒本來想報美術專業,阿姨死活不同意,最後女兒妥協了,報了音樂學院。
但上了大學後,女兒對鋼琴的熱情還是提不起來,成績一直平平。
現在女兒畢業了,雖然會彈鋼琴,但根本談不上熱愛,也沒什麼成就感。
《菜根譚》有云: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父母將期待強加於子女,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期待不等於事實。
把期待當作事實,強加在孩子,不僅會讓孩子感到痛苦,也會讓孩子失去追求自己夢想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專長,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