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手上沒手鏈、戒指,脖子上也沒有項鏈,說明2個問題,一定要「遠離」!
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發好自己的光,順便照亮孩子的人生路!
莫言曾在受訪時直言:
每逢重大關頭,女人實際上比男人更堅強、更鎮靜。 正因為有這麼多堅強的女性,我們這個社會才能穩定發展。
他說:我崇拜女性,我對女人的認識,是透過我對村子裡的家庭的觀察和思考而得到的。
如果你了解莫言和母親、妻子之間的故事,就不難理解他所說的這番話。
莫言小時候家裡窮,只能去鄉親家借書看。
母親看他如此著迷讀書,因此賣掉了陪嫁首飾,為他買了一套《中國通史整編》。
莫言帶著這套珍貴的書走出了家鄉高密,從此揭開了人生新篇章。
當莫言結婚時,那個年代必須要求有腳踏車、縫紉機和手錶三大件,但窘迫的他只能負擔兩件,實在無力支付手錶。
無奈之下,他向妻子杜勤蘭說明原委,本以為少不了一番爭執,結果妻子反過來安慰莫言說:
“這都不要緊,你對我好就夠了。”
莫言的母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教會了他如何看待生活、如何面對困難,因為母親的支持,他才有書可讀,繼而透過寫作改變命運;
他的妻子不注重物質,一直相伴左右,莫言也拒絕金錢和名利的誘惑,即使妻子是小學文化,成名後的莫言依然不離不棄。
他們擁有相同的價值觀,無論生活清貧或衣食無憂,始終恩愛如初。
生活中,當我們談到一個女人的生活層次時,經常會以昂貴首飾、名牌包包等附加物品為評判標準,但生活層次不等於精神層次。
要知道,表面的浮華只是一時的光環,一個女人的最高境界,是內在品德的自然流露和優秀才能的無限修練。
當我看到一個女人手上沒有手鐲、手鍊,脖子上沒有項鍊,我能確定她在這3個方面是非常「特別」的女人。
01
注重內在價值:
積錢不如教子,閒坐不如看書
看到「女人有十分美麗,但如果遠離書籍,將失去七分內蘊」 這句話時,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楊綹。
楊絳從小熱愛文學,考上清華大學文化系研究生後,她每日不知疲倦地待在圖書館讀書。
她把別人用來雕眉畫眼、穿戴首飾的時間都用在讀書上,這也正是她雖然總是素面朝天,但依舊人格魅力十足的原因。
人生旅途中,她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個人追求上堅持閱讀和寫作,婚姻上照顧愛人,家庭中活成了女兒的榜樣。
女兒錢瑗從小就讀書,為人堅強不屈,個性耿直,對待學生和繼女都是盡心盡力。
錢瑗的學生說:“如果我的媽媽要是能夠像錢瑗老師一樣,我就服她。”
繼女楊敏高考失敗後,錢瑗鼓勵她不要放棄,再接再厲,對她說:
“學習這件事最好是自己親自動手去學,遇上不會的問題,要自己知道翻書找答案,這樣才能真正的記住。”
錢瑗像楊綾一樣,因為閱讀遇見了更好的自己,永遠博學、內心強大且富有智慧,即使躺在病床上無法挪動身體,還在堅持閱讀和思考。
楊絳先生不僅留下了無數經典名作,她清貧隨性、深耕工作、愛護家庭的這種高貴精神,更是成為無數後輩學習的典範。
老話說得好:好女富三代,妻賢家幸福。
一個始終向上走的女人,會在每個階段持續學習,豐富自己的頭腦,累積智慧。
於歲月更迭中,不慌不忙地成長為一個好妻子、好女兒、好媳婦以及好媽媽。
好妻子品行端正,樂觀積極,小日子才能和和美美,蒸蒸日上;
好女兒、好媳婦孝順父母,善良堅韌,整個家族才會越來越興旺;
好媽媽三觀比五官正、既溫柔又有力量,孩子於耳濡目染中,自然越長大越出色。
梁曉聲的父親母親都是文盲,但不同於父親的是,母親是個崇尚文化的文盲,希望幾個孩子都能成為靠文化自立於社會的人。
據梁曉聲回憶,他從五、六歲起,她的母親都會帶著濃烈的個人情感給他講《包公傳》《濟公傳》《楊家將》《岳家將》《俠女十三妹》等故事。
可以說,母親是他文學路上的引路人。
就像詩人史克蘭·吉利蘭所說: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整箱整箱的珠寶和一櫃子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生活中,即使當下無法給予孩子富足的生活,但只要你始終以富足的精神世界滋養孩子,那麼你一定是一位成功的媽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孩子的成長不可逆,你賺再多錢都不如教育好孩子,否則再厚的家底都會敗盡。
從今天起,以讀書富養自己,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風向標」。
02
不攀比不虛榮:
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勤勞乃立身之本
說起豪門界的清流,你一定會想到郭晶晶霍啟剛夫婦。
世界冠軍和香港豪門的強強聯合,在人們的刻板印像中他們一家本應是過著奢華的生活,然而在郭晶晶「勤儉持家」的理念中,他們卻像極了你我身邊的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