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與缺鉀有關!提醒:常吃紅薯玉米,不如多吃這兩物給心臟減負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臟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影響下,心梗的發病風險更是成倍增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常見的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傳統心梗危險因素外,缺鉀也可能是導致心臟病的重要因素。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心梗的常見表現、缺鉀與心梗的關係,並為大家推薦兩種有助于心臟健康的食物,以減輕心臟負擔,降低心梗風險。
一、心梗常見的三大表現分別是什麼?
心梗的癥狀並非每個人都一樣,但通常有三大典型表現,具體如下:
其一:胸痛:胸痛是心梗最直觀且最具標誌性的癥狀之一,它往往預示著心臟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心肌梗死導致的胸部不適常表現為突如其來的、劇烈的胸部緊束感或重度疼痛感,就像胸口被重物壓迫,造成呼吸困難。
這種胸痛一般會持續數分鐘到半小時之間,期間可能會有短暫減輕但隨後又復發的情形。
疼痛的位置多位于胸部中央或稍微偏左的位置,但也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頜乃至背部等多個部位,形成一種廣泛的疼痛感。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疼痛往往與一些特定的誘因相關,如劇烈運動、情緒波動或飽餐之後。
而與普通的胸部不適相比,心梗引發的胸痛通常更為持續且劇烈,難以通過休息或簡單藥物緩解,這也是它需要我們高度警惕的原因所在。
其二:呼吸急促:除了胸痛這一顯著癥狀外,心梗的患者往往還會經歷一系列呼吸系統的異常表現,其中呼吸急促和氣喘尤為突出。
這些癥狀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心梗導致了心臟血液供應的嚴重不足,使得心臟無法像以前那樣高效地泵送血液。
心臟機能衰退會直接作用于肺部血流,導致肺部氧氣交換效能顯著減弱。
當身體各部位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特別是當心臟無法滿足身體對氧氣的迫切需求時,患者就會表現出明顯的呼吸急促。
這種呼吸急促不僅僅是在活動或運動時加劇,甚至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患者也會感到呼吸不暢,仿佛空氣中沒有足夠的氧氣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種呼吸系統的異常表現,往往是心梗嚴重的直接反映,需要立即就醫以進行緊急救治。
其三:反胃、嘔吐、出汗:頻繁出現的反胃、嘔吐以及異常多汗癥狀,常常被視為身體健康亮起紅燈的警示信號,尤其是這些癥狀可能與心肌梗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心臟作為人體的發動機,它對外部刺激的敏感反應不容忽視。
當心臟遇到突髮狀況,如冠狀動脈阻塞導致的心肌缺血時,體內的應激機制會迅速啟動,試圖應對這一危機。
這種身體的應激反應往往會波及到消化系統,導致胃腸道平滑肌的收縮規律被打亂,從而誘發如反胃、嘔吐等不舒適的感覺。
與此同時,大量出汗也成為了心臟功能下降或供血不足時的常見生理反應,仿佛身體在通過這一方式,試圖排出多餘的水分,以減輕心臟的負擔。
除了這三大表現外,心梗還可能伴隨有頭暈、乏力、焦慮等癥狀,特別是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他們的心梗表現可能更加隱匿,癥狀不典型。
認識並熟悉心梗的各種癥狀,以便在第一時間尋求醫療幫助,對于減輕心臟受到的潛在傷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積極規避那些可能誘發心梗的風險因素也極為關鍵,而鉀元素缺乏正是這樣一個需要我們特別留意的重要因素。
二、心梗與缺鉀有關係嗎?
鉀是人體內不可或缺的礦物質,廣泛參與多種生理活動,尤其是心臟的電生理功能。
臨床研究顯示,血鉀水平異常直接影響心梗的發生與預後。
血鉀過低,不僅影響心臟的電活動,還通過多種機制增加心臟負擔,進一步加重心梗的發生風險,甚至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癥,甚至導致死亡。
心臟的正常功能依賴于精確的電信號傳遞,心肌細胞的去極化與復極化過程是其基礎。
在這一過程里,鉀離子發揮著調節的作用,有助于維持心臟的電位差,進而確保心臟正常地收縮與舒張。
血鉀濃度過低時,心肌細胞的去極化過程變慢,復極化受到抑制,導致心臟收縮功能失常。
心臟電活動的不規則性提升,會使得心律失常的發生機率有所增加。
當心臟負擔加重,尤其是心梗發生時,細胞對鉀的需求上升。
若鉀離子供應匱乏,心肌細胞的電活動會受到顯著抑制,或致使電信號傳導出現延遲或紊亂。
心臟電活動紊亂,常致使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乃至心房顫動等一系列嚴重心律失常問題出現。
這些異常心電活動往往是心梗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或猝死的誘因。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118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約75%的患者存在低鉀血癥(血鉀濃度低于3.5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