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明朝那些事兒》,我頓悟了7種強者思維

再讀《明朝那些事兒》,我頓悟了7種強者思維
value101 2025-02-15 檢舉

雖然眼前一片晦暗,但他的心中卻盛滿了光明。

他找到一處山洞棲身,白天開荒種菜,晚上打坐讀經,漸漸地,他對世事看得越來越清明。

三年之後,他終於得以心學大成,立地成聖。

王陽明曾說:人間道場,淤泥生蓮,世間磨難,皆是砥礪切磋我也。

他從苦難中走來,裹挾著風風雨雨,卻在困境中活出了另一種樂觀從容。

我們在遭遇失敗或打擊後,也會歷經一段灰暗痛苦的時光。

這些艱難與坎坷,正是磨練人格的最高學府。

就像一句話所說:凡是經歷,皆是成長。

以強大的內心,去克服所有困難。這個過程,也將讓我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5

於謙思維:

人活一世,圖乾淨

當年明月曾用一段話高度評價於謙:

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能夠乾乾淨淨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而如果他還能做出一些成就,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的人。

於謙,便是那污濁的世道間,一個真正活得強大且乾淨的人。

他從小便立下了以身許國的志向,歷經數十年磨礪,才從一個孤燈下苦讀的學子成長為國家的棟樑。

身居高位後,他清廉正直,為官幾十年間,從未貪污受賄,始終是兩袖清風。

當時他所在的官場,賄賂公行,別人也勸他打點上級,但於謙不肯同流合污,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

後來國家最為危難之際,貪官污吏都只顧奔逃,只有於謙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光明磊落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莊子曾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在這泥濘的人間,只有始終心明如鏡的人,才能抵抗一切污濁。

不管世道如何黑暗,你我也當像於謙一樣,幹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與這個污泥般的世界對抗,卻不被其所傷。

 

6

張居正思維:

方圓做人,厚黑處世

在歷史上,張居正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人。

追捧他的人,稱他是風雨中的獨相,治世裡的孤臣。

反對他的人,則說他是個大奸臣,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而我更贊同當年明月對他的評價: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複雜的人。

張居正長於紛繁複雜的世道,他自幼聰穎,身負絕學,雖出身寒門,卻終成大器。

他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以一己之力,扶持明朝於將傾之際,使明朝滅亡推遲了將近四十年。

同時他也是一個獨斷專行、表裡不一的人,在道德層面,他並不高尚。

但也是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人生不是非黑即白,很多人事物都有中間的灰色地帶。

而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就是允許灰色的存在。

常言道,無方難立人,無圓難成事。

一個人立身處世,若只論黑白,行事必難遭受極大的阻礙。

圓融處世,老練做事,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餘地穿行世間。

 

7

徐霞客思維: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輩子

在說完諸多帝王將相的光輝歷史後,當年明月在書的最後,也說了一個人的故事。

這個人,就是徐霞客。

從世俗的角度來說,徐霞客算不得一個成功的人。

20歲後,他一直在遊歷的路上,沒有考過功名,也沒有謀得過一官半職。

在當時很多人的眼裡,他的人生是失敗的。

但徐霞客偉大就偉大在,即使整個世道都在告訴他,你的人生方式是錯的。

他也沒有屈從世俗,而是堅持己愛,從心而活。

在遊歷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他遇到無數的艱險,甚至好幾次險些喪命。

但他還是沒有停下腳步,登頂了所有的名山大川,遊歷過幾乎所有的江河湖泊。

大明十三省,他幾乎全部走遍。

在遊歷的途中,他堅持記錄,寫了兩百多萬字的筆記。

這本筆記,就是後來被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用一生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不應該只被功名利祿所定義。

你若是喜歡,可以去追尋心中所愛,可以去活出真實的自己,可以去做千千萬萬你想做的事。

要知道,人這輩子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輩子。

如果現實讓你感到煎熬,你何不勇敢一點。

麻木地活著,只是在蹉蹌歲月,生命只有熱烈地綻放過,才稱得上不負此生。

《明朝那些事兒》裡說過一句很札心的話:

在強者所寫的歷史中,歷來沒有眼淚的位置。

那些遇事只知道退縮、哭泣、抱怨的人,早已被埋進了歷史的塵埃裡。

而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無一不是承受了黑暗的歲月,經歷了非凡的痛苦,最後才得以踏上成功之路。

所以說,沒有一個強者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

遭遇風雨時,與其用眼淚博取命運的同情,不如用血汗書寫自己的故事。

當你撐過了所有艱難,你會發現那些路上遇到的坎坷,其實就是托舉你走向人生高處的力量。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