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善惡的彼岸》:這9句人性箴言,大道至簡,直擊人心

尼采《善惡的彼岸》:這9句人性箴言,大道至簡,直擊人心
value101 2025-02-15 檢舉

做事成功了,有自我懷疑的惶恐;做事不成功,加重了「什麼都不行」的心理活動。

其中累積的沮喪和氣餒,讓人輕易地忘了自己為何活著。

而活著最好的支撐,就是義無反顧地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擁有足夠強的信心與勇氣,你才能逃出自卑的牢籠,走得更加堅定。

6

 

世界上,最難看清的是人品,最難讀懂的是人心。

尼采在書中一直在論證這個問題——

就算是那些高知人群,身分和學歷帶來的光芒,會成為他們的面具,遮擋住他們真實的樣子。

唯有當他們才華衰退時,你才能看清他們的本性。

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

和做HR的朋友聊天時,她的一番話顛覆了我的認知。

她說在招募的時候,那些耀眼的學歷,雖然會讓人眼前一亮,但真正的學霸,進入職場後,反而沒有多大後勁。

因為新人入場場的頭幾年,接觸不到光鮮亮麗的核心業務,大多都做著瑣碎重複的雜事。

要不了多久,很多「天之驕子」就暴露出了不屑、不耐煩、心生抱怨,在工作上要么挑三揀四,要么遇到點挫折,就心高氣傲,一走了之。

而真正有潛力的人,往往是那些學歷一般,但是個性踏實穩重,從不好高騖遠的人。

因為沒有名校的光環,他們也沒有過高的期待,他們只需要老實做自己,沒有那麼多激進的想法,所以不會玻璃心,往往能把事情幹好。

所謂,人品極處,本心使然。

才華是一種華麗的裝飾,是一個人真實性的藏身之處。

想要真正看清一個人,就得褪去華麗的外表,去看他在最無助時的所作所為。

當一個人風頭正盛時,大多人只能看到他表面的風光,忽視他內在的不堪。

只有面對挫敗和低谷,一言一行才能顯露出他本身的真面目。

那些真正品性好的人,無論生活多麼狼狽,無論自身遇到了多少困境,都始終堅守著尊重和底線,保持著得體和人品。

7

 

人在困頓無助的時候,看誰都像救贖。

遇到失業、失戀、生病、沒錢等脆弱落魄時刻的時候,誰都期待有人拉自己一把。

但實際上,依附別人,不過是從一個深淵,掉進另一個深淵的開始。

指望別人的救贖,無異於將卑微與軟弱暴露前,讓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越來越低。

所以,尼采在書中堅定地說:“我們必須自己考驗自己。”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小時候跟父親搭馬車出去玩。

在一個轉彎處,因為馬車速度快,甘迺迪被甩了出去。

他躺在原地,大聲哭了起來:“爸爸,快來拉我一把。”

但他的父親見到這一幕,待在原地,無​​動於衷,對著他說:“你可以自己站起來。”

甘迺迪一臉委屈,只好搖搖晃晃起身,重新爬上馬車。

父親在此時對他說:“人生就是這樣,跌倒、爬起來、奔跑,再跌倒、再爬起來、再奔跑。沒人會去扶你的,在任何時候都要靠自己。”

想起《皮囊》裡的一段話:

「常常熬不住的時候也想找個靠山,可是你怎麼找就會發現,有的山長滿荊棘,有的山全是野獸,所以你應該是自己的那座山。”

人生這條路是一座獨木橋,充滿著各種風風雨雨,沒人會一直為我們撐傘。

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跑,靠誰都不如靠自己牢靠。

沒人扶的時候要自己站穩,沒錢的時候要自己努力,沒人幫忙的時候要學會靠自己。

當你獨自走過風吹雨打,你會發現,你早已不需要別人撐傘,因為你已經活成了自己的屋簷。

8

 

曾經看過一段話:年少時懵懂做的事,都是命運的子彈,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擊中眉心。

所有結局發生前,都伴隨著漫長的伏筆。

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意外,背後都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尼采早在書中提示了,人類認知發展中,很大的一個進步就是,人們決定一件事的價值終於不是從“結果”,而是“起因”去看待了。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在於把人生的順序過反了,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福報。

仗著年輕身體好,喝酒熬夜、應酬,不拿身體當一回事,年紀大時才發現,體力精力大不如前,體檢單上紅燈一片。

剛工作時就佛系擺爛、不思進取,蹉跎了光陰,到了事業上升期才發現,自己早被同伴甩在後面,而新人又緊追其後,職業生涯已走到盡頭。

為了自己的社交輕易犧牲陪伴父母的時間,總以為來日方長,真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才知什麼都抵不過世事無常。

常聽到有人哀嘆“早知當初怎樣”,只可惜,世間沒有如果,只有後果。

人生的困局,從不會無端發生,每件事情的因果,都在自身。

一個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一定是一邊敬畏因果,一邊以果擇因。

我們沒有對抗命運的能力,但至少能讓自己過好每一個當下,不後悔每一個選擇。

9

 

在書裡,尼采談到了這樣一類學者。

他們好像只是一面鏡子,只去反映他們所學到的東西,卻從未產生過自己真正的思考。

他們學習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學識,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尊重。

尼采自己,是不願意做這樣的學者的,在他看來,尊敬自己,創作自己的價值,才是擁有高貴靈魂的開始。

25歲大學畢業,尼采就因為學術上的亮眼成績,被評為歐洲史上最年輕的文科教授。

然而,他不顧眾人的阻擋和反對,毅然辭去了體制內工作,摒棄主流思想,另起爐灶研究自己的哲學。

在他的小天地裡,尼采可以毫不顧忌學術規範,用一種近乎散文詩的形式,表達自己超前的思想。

有人笑他是“瘋子天才”,有人罵他是“危險分子”。

不被理解、不被認同、不被支持和接納……伴隨了尼采的一生。

但他也無怨無悔,反而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這世上,尊重別人很容易,尊重自己很難。

很多人,因為難以忍受孤獨,選擇隨波逐流;有的人,因為太過嚮往名利,選擇妥協歸納。

但還有很多尼采這樣的人,始終提醒著我們:

不要因為刻薄的環境而改變自己,不要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委屈自己,不要因為過去的不幸而否定自己。

遵從內心,成為自己,才是對生命最好的交代。

一位讀者這樣評價尼采:從別的哲學家中,你會讀到深刻、高級,但在尼采身上,你看到的卻是孤獨、善良和絕對的赤誠。

讀了《善惡的彼岸》你會發現,所謂善惡的彼岸,不過是人性的每個側面。

一切被人性背刺的痛苦,都是因為我們對人性的複雜與矛盾一無所知。

人的善惡好壞、生活的起落沉浮,從不由你我掌控。

只有當你對人性有了更多包容,對人生才能有更深刻理解。

點個讚吧 ,悟透這9句箴言,順著人性做事,逆著人性做人,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