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單位,當牛馬你就輸了

矽谷傳奇投資人納瓦爾曾建議:職場人應該像獅子一樣工作。
牛可能一整天都在埋頭吃草,時間分配很平均。
但獅子不是,獅子有休憩,有評估,有訓練,然後在關鍵時刻衝刺出擊。
現實裡,我們習慣把工作塞得滿滿噹噹,像牛馬一樣埋頭工作。
但其實,高級的工作智慧是學會像獅子一樣:懂休息、會複盤、能思考。
01
懂休息
清華教授寧向東感慨道:整個社會陷入了一場「忙碌症」。
很多人不敢歇,也不敢停,怕被淘汰,怕趕不上別人的腳步。
但只會忙碌,不一定有收穫,反而容易透支自己。
牛津大學做過一項調查。
一位教授把12個基礎情境相同的學生分成三組,要他們抄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
4小時內,一組是每抄45分鐘,發呆15分鐘;
二組是每抄45分鐘,10分鐘看新聞,5分鐘聊天;
三組是沒有休息。
實驗結果表明,一組正確率和效率最高,二組正確率和效率居中,三組錯誤最多,而且抄的單字最少。
從中教授得出結論,在工作中懂得留白,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
工作價值的高低,從來不是與忙碌劃等號。
會佈局工作的人,會懂得留白,為自己騰出養精蓄銳的時間。
作家梁爽有一段時間,因為出新書的事,忙得不可開交。
她覺得新書背後關係著整個出版團隊的心血,就算再累也要強撐。
於是她減少休息時間,每次困得睜不開眼的時候,腦海裡就會冒出羅曼·羅蘭的一句話,給自己鼓勁:
「人生是一場艱苦的鬥爭,永遠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掙來的,就可能在一剎那間前功盡棄。」
不敢好好放鬆,偶爾忙裡偷閒也滿懷愧疚,她的身體很快就吃不消了。
有一天她實在難受得不行,就把待辦事項全部取消,悶頭睡了一覺。
醒來後看了部喜劇電影,出門爬山。
神奇的是,她的狀態好了很多,寫作靈感也來了。
身體也逐漸恢復到可以繼續運動的狀態。
經過這件事,她說自己明白了一件事:你想持續性自律,必須先學會休息。
「忙」這個字,左心右亡,忙著忙著,心就死了。
人之身心如同弓弦,有張有弛,方有力量。
只有休息好了,我們才有力氣走得更遠。
02
會復盤
著名心理學專家Jordan Peterson教授曾概括「偽勤奮」的4個表現,其中提到了一點:
從來不驗證工作成果,不知道做得好做得壞,只顧悶頭拉車,不會抬頭看天。
只顧往前衝,不懂得停下複盤的人,很容易陷入「無效勤奮」的循環。
明明付出的努力不比人少,結果總不盡人意。
我在《蛻變》這本書裡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身為設計員,吉子每天不是忙著做設計圖,就是在跟客戶溝通。
每天下班路上,也要應付客戶的各種要求。
一段時間後,吉子突然意識到,雖然任勞任怨地忙碌著,但自己卻沒有任何成長。
自此,她開始跳出這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