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大幫派簡史」,四海幫、竹聯幫、天道盟,你不知道的故事

1 / 8
說了那麼多的香港幫派事跡和人物,今天小編帶大家捋捋台灣幫派的往事。台灣,有三大幫派,分別是四海幫、竹聯幫、天道盟。
1、四海幫
1945年,隨著美國從天而降的「兩招掌法」,日本宣布戰敗並撤出台灣。但此時的台灣已經被日本侵占了50年之久,所以當時投靠日本成長起來的本土幫派並沒有隨著日本的撤出而消亡,只是沒了往日的囂張氣焰。
由於日本投降,國民黨軍第六十二軍和七十軍赴臺接收台灣。這時候,本地的土著一看來的軍隊,衣衫不整,那腳趾頭都從鞋裡頂出來了,哪有一點軍人的樣子,跟之前的日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更與人民心目中勝利者的形象天差地別。老百姓尚且如此,就別說當時的本土幫派了。那真是打心裡一萬個看不上啊!要說這事也不能怪國民軍,畢竟那時候戰爭激烈,能湊上一身看上去還不錯的行頭,就已經很好了。
同時,台灣民眾已經在這50年來,被日本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在心裡難免會產生很大的抵觸情緒。
此時的國民政府看台灣也是沒什麼好印象。為什麼?這人都是互相的,你看不上我,那我看不上你?我還覺得你一身的臭毛病,需要醫治!於是就處於一種誰都看不上誰的狀態,隨著時間的積累,矛盾日漸激化,就引發了著名的「台灣二二八事件」
2 / 8
1947年2月27日,國民黨警員在臺北打傷煙販,這就使本就處於爆發臨界的群眾接受不了了,而當地幫派一看,打從你國民軍來到台灣,我們的日子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啊,於是煽動群眾於2月28日,遊行情願。國民黨當局一看,群眾要造反。於是並沒有用溫和的態度解決此事,而是直接從內地調集軍隊鎮壓。民眾從圍攻行政辦公地,到攻擊「外地人」。這就更加激化了矛盾,從而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暴動。這也是日後台灣黑幫分為「本地掛」和「外地掛」的因素之一。
1949年,三百萬國民軍和大陸人士湧入台灣,為了給予國軍及家屬們妥當的棲身之所,因而廣設「眷村」。眷村也就是國民黨家眷之村。但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其實「眷村」同時也是讓台灣幫派歷史進入新篇章的推手。而由於外省人一夜之間徹底成為了台灣的統治者,並且在其他方面更是擠壓著「土著」的生存空間,所以本土和外地之爭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3 / 8
1954年,台灣大學的學生馮祖語為了不受台灣本地土著人民的欺負,夥同43個都是出身於「眷村」的同學、朋友,成立了一個幫派:四海幫。取四海之內皆兄弟之意。這有點像我們現在大學宿舍,稱兄道弟,只是他們人比較多,一下子組成40多人。而這44人家裡的老爹啊,外公啊,都是跟著國民軍入駐台灣的。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官二、三代」。因為有著相近的生活習性和文化基礎,所以四海幫上下非常團結。
4 / 8
四海幫起初規模並不大,只是在西門町車站附近活動,但隨著本土土著與外地人的矛盾激化,再加上四海幫的核心成員有都是都是有知識有文化地人,所以在他們的運作下,很快也就成了台灣最大的「外地掛」之一。
在他們看來,那些本土土著幫派,既沒知識又沒背景,就是憑著是「本地人」橫行霸道。你橫行霸道也就算了,還沒事總揍我,那我就不能忍了。於是才成立四海幫對抗本地勢力。
2、竹聯幫
竹聯幫是由1953年成立的中和幫而來,而中和幫同樣是由眷村的子弟組成。1955年時幫主在一次毆斗中殺死了一名其他幫派成員而被捕入獄。至於其中細節就不好深究了,按說一幫之主殺了個人,肯定有小弟出來抗啊。但中和幫偏偏就沒有,這點與小編之前寫的香港幫派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