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叫:貧窮的循環(深度好文)

原來這叫:貧窮的循環(深度好文)
value101 2023-09-26 檢舉

 

要跳出貧窮的循環,先打破人生的鎖:

1. 打破收入的鎖

《貧窮的本質》提到:限制窮人改變現狀最直觀的原因,是過度低潮的收入。

當一個人每個月領到的薪水,除去基本開銷後所剩無幾。

他往往傾向於一些低價值的消費,而無力去做有利長遠發展的自我投資。

而要擺脫收入的裹挾,唯一的方法就是控制消費,堅持儲蓄。

最近重溫《沒有工作的一年》,對主角何雨印象深刻。

同事們下班後,常去各種場所聚會。

而對每次都婉拒邀請的何雨,他們嘲笑說:“省下的那幾十塊錢,還能拿來買房嗎?”

沒多久,他們都在裁員風波失業。

同事們為支付日常花銷,不得不去做一些強度大、薪水低的職位。

何雨卻靠平常存下的錢,參加各種講座和課程,拓展自己的業界人脈。

直到市場回暖,她成功找到一份待遇更高的工作。

沒錢,只能被生活選擇。

少聚一次餐,少買一杯奶茶,省下的錢不會讓你大富大貴。

但日積月累,就可能是一門課程的學費,一次投資的機會。

然後在某個瞬間,帶給生活不期而遇的轉折。

2. 打破工作的鎖

自從媒體作家@Miki 剛接到約稿時,平均兩天就要寫一篇原創。

即使吃飯,他也是一隻手端碗,一手敲鍵盤。

突然有天,他發現自己坐在電腦前,腦袋一片空白。

整整3個月,他沒過稿一篇文章,也沒賺到任何稿費。

直到把寫稿頻率降到一周一篇,他開始有足夠的時間,透過閱讀和旅行來充實靈感。

儘管收入有過短暫的下降,但他很快就提升了寫作能力,得以上稿更大的平台。

不到一年,他的單篇稿費就超過了以前寫4篇稿子所能賺到的錢。

他後來在直播時分享:“千萬別成為做某事的機器,因為只要是機器,就一定有超出使用壽命的那天。”

太過用力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與其從早忙到晚,不如設立一個截止時間。

到點之後,把工作放下,去做一些眼下沒有收益,卻能利於長遠發展的事情。

一般人最寶貴的資產,不是薪水,而是時間。

把時間用來投資自己,才能在人生的留白中,描繪更多的可能。

3. 打破思考的鎖

貴州黔西南的山區裡,有一個坡老村。

村民日常的謀生手段,就是挑著剛從地裡收來的生薑,到三十里開外的鎮上去賣。

望著崎嶇的山路,一個名叫楊秀高的農夫想:能不能讓要買的人進來,而不是我們出去?

後來政府撥款,在坡老村附近建起信號基地台。

許多人一聽網費的金額,紛紛搖頭:這都夠我走十幾趟山路了。

只有楊秀高不顧家人反對,成為村裡第一個連網的人。

很快地他在網路上建立起銷售管道,每天坐在家裡,也有源源不絕的卡車上門取貨。

短短一年,楊秀高種植生薑的規模擴大到20畝,收入也成長了幾倍。

《認知突圍》中有「思考- 收益」 曲線。

 

起初,思考相比行動,短期不會帶來明顯的利益。

但隨著思考的累積,一個人終將收穫蛻變式成長。

作家劉潤說:“思考是唯一一個,對任何人而言,沒有門檻的逆襲機會。”

思考有深度的窮人,不會一直窮下去。

回到前面提到的「貧窮的循環」。

為何窮人很難擺脫這樣一個「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的循環?

因為即使做出正確的改變,窮人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生活的改觀。

但把一些富有的習慣堅持下去,某個瞬間,困住窮人的閉環就會斷開。

 

請相信,每當你控制住一次低價值的消費,減少一小時低品質的忙碌,進行一次高水準的思考…

你都是在為自己積蓄突破的能量。

就算只是一個很小的缺口,都會讓你奔向一條向外生長的軌跡。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