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遼:太用力、太刻意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蘇遼:太用力、太刻意的人生,是一場災難
value101 2023-10-13 檢舉

 

心如蓮花不著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作者:洞見yimo

蘇遼晚年修習佛法,臨終之時,友人勸他心中努力想著西方極樂世界,這樣靈魂才可以飛升淨土。

卻回答:著力即差

意思是:越用力,越容易事與願違。

這是蘇遼的最後一句話,也是他對人生的終極領悟。

執者失之,強求不得。

說話也好,做事也罷,太用力,只會帶來災難。

懂得順其自然,進退有度,人生才能活得自在從容。

01

別太用力,適可而止

中國畫講究留白。

山水之間,總是留有一處空白,引人遐想。

如果把畫面全部填滿,整幅畫都會顯得死氣沉沉。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凡事太過,定然物極必反。

說話做事也好,工作娛樂也罷,如果太過用力,不能做到進退有度,取捨有度,就很容易陷入困境之中。

元豐八年,高太後臨朝。蘇遼被重新啟用,從一個貶官,幾個月內連升三級。

高太后對蘇軒青睞有加,把他視為未來的宰輔。

短短幾年,就把他提拔為禮部尚書,加龍圖閣大學士,距離宰相只有一步之遙。

入閣拜相是多少讀書人的終極理想。

但蘇遼卻在此時放棄,主動請求外調杭州。

蘇遼升官太快,惹人眼紅,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釘。

加上蜀洛兩黨交惡,他知道自己再進一步,必然萬劫不復。

他說: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

主政杭州之後,他開六井、通西湖、建蘇堤、儲糧防災、建立安樂坊,政績斐然。

妻兒在側,一家團圓,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柳暗花明。

懂分寸,知進退,一個人才能規避禍患,自在從容。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分封天下功臣。

張良被尊為“帝師”,在最富庶的齊地,封地三萬戶,功居百官之首。

張良卻推辭不受,選擇了貧瘠的留地,食邑萬戶。

後來更主動求仙問道,不參與朝廷政務,不擔任朝廷官職,完全一個閒散道人模樣。

劉邦後來屠戮功臣,昔年跟隨他起家的功臣十不存一。

唯張良功成身退,完美謝幕,連他的兒子也能安然繼承爵位。

《道德經》裡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該進的時候要進,該退的時候要退。該顯的時候要顯,該藏的時候要藏。

凡事當有度,一味用力向前,不知進退,就是取禍之道。

懂得停下,懂得知足,才是人生最頂級的智慧。

 

02

別太用力,懂得放下

蘇遼被貶到惠州之後,在嘉祐寺落腳。

因為心情不佳,他常到山上松風亭休息,疏解內心煩悶。

有一天,他信步走到松風亭下,突然感到腿酸疲乏。

很想找個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但是抬頭一看,松風亭那麼高,我要如何爬上去休息呢?

他忽然想:這裡為什麼就不能休息呢?為何要到亭子裡才能休息。

心裡一下子放鬆下來,他說:“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就像是掛在魚鉤上的魚,忽然得到了解脫。

弘一法師說: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活得累,是因為執著太重,執念太深。

本來可以自由自在暢遊江海,卻為了一點點餌食,一丟丟名利,一絲絲貪念,飽受鐵鉤穿頜之苦。

學會放下,放下名利,放下執著,人生才能獲得自在灑脫。

明代楊慎,二十三歲中狀元,少年天才,前途無量。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