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清醒的人,都不社交
![真正清醒的人,都不社交](/photo/articlePhoto/139461/photo_13946120231128170219.png)
莫言說過一段話,非常揪心:
「你和任何人的關係,其實並不取決於你對別人有多好,而是取決於你的強弱,手上籌碼的多寡。
人們普遍對強者比較寬容,即便弱者沒做錯什麼,也會被苛刻對待。
就算你一味忍氣吞聲,往往也會被看成廉價的討好。不消耗任何人,不害怕失誤,也永遠不要放棄讓自己成長,我們所拼命爭取的都能如願以償。」
真正的強者,並不會著重於社交。他們懂得,你自己沒有價值,社交不過是徒勞無功。當你實力雄厚,就可以用自己的能量和魅力去吸引別人,讓別人主動靠攏你,為你服務。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實力不夠,價值低微,反而非常重視人脈、資源、圈子、關係,動不動就以認識某些大佬的謊言,往自己臉上貼金。而這些人,正是一輩子碌無為,一事無成的人。
真正清醒的人,都不社交。
不社交,沉澱自己
80年代,莫言和余華已經在文壇嶄露頭角,為了精進文學能力,他們都到北師大作家研習班學習,住在同一間宿舍。
當時,許多政商大佬、文化名流頻頻邀請他們參加活動,他們應接不暇,在你來我往,吹吹捧捧之中蹉跎歲月。
每一天,不是酩酊大醉地回到宿舍,就是在覬錯交錯之中,喝著寡淡無味的酒,說著虛情假意的話,十分痛苦。
後來,兩人謝絕一切邀請,拒絕一切社交,用幾乎所有的時間讀書寫作,交流學術,商榷作品。
幾年後,餘華以《許三觀賣血記》震動文壇,莫言以《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如果莫言和余華沉溺於社交、人脈、圈子,那麼他們一輩子都是寂靜無名的小角色,不可能成為中國文學的頂流。
時間花在哪裡,花就開在哪裡。
你把時間花在經營人脈上,就得小心翼翼地在人情世故上騰挪輾轉,疲憊不堪。你把時間花在沉澱自己上,深耕蓄力,養精蓄力,最後才能驚艷眾人,吸引別人向你靠攏。
不社交,享受生活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寂》中寫道:
「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獨處的時候;安靜自在,不用周旋於別人情緒,也不必刻意判斷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回歸一個真實的自己。”
沒有人際關係的干擾,沒有人情世故的糾纏,沒有人事糾葛的負累,我們會活得更清爽,更自在,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