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舒適圈,是我喝過最毒的雞湯

逃離舒適圈,是我喝過最毒的雞湯
value101 2024-01-25 檢舉

身為五星級飯店的中階管理者,許紅豆長期超負荷工作,身心俱疲。

雖然馬上就能升職加薪,也學到了很多經驗,但這個過程很難帶給她真正的快樂。

直到閨密因癌症突然離世,許紅豆才下定決心選擇辭職。

辭職以後,她並未因失去經濟來源而焦慮,反而能勇敢活在當下,重新出發。

最終,她接手了雲苗村的一家民宿,在新旅程中找回了自己所熱愛的,也療癒了身心。

她曾在劇中說:“走出舒適區,這個想法就很荒謬。”

 

是啊,那些「舒適」是我們不斷努力後才得到的,為何要逃離?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美國心理學家諾爾‧迪奇曾提出「行為改變三圈」理論:舒適圈、學習圈、恐慌圈。

 

當你處於舒適圈時,會覺得一切得心應手,很有安全感;

當你處在學習圈時,會面臨挑戰,但不會感到太難受;

當你跳入恐慌圈時,面對遠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務,很有可能會崩潰。

這也是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輕易跳脫舒適圈,而是不斷擴大舒適圈。

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每個人,都要活成生活的勇士。”

你喜歡讀書寫字,就不必非逼自己靠說話吃飯;

你喜歡一個人安靜做事,就不必非逼自己八面玲瓏;

你喜歡在業務上細細鑽研,就不必非逼自己在酒桌上覬籌交錯。

只有盡可能忘記「跳出」的想法,去試著擴大舒適圈,熟悉越來越多的環境,你的心才能越穩。

這樣,你的人生才既有鬆弛的歡愉,也有高歌猛進的樂趣。

最終,哪個區域,都是你的舒適圈。

這樣的人生,多棒。

 

真正有效的成長

是跳出小舒適區,重塑大舒適區

聽過一句話:

“人最怕一直停在原地,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就像是畫地為牢,白白錯失了更多的可能性。”

確實會有這種情況,但想要避免這種情況,不一定非要“置之死地而後生”,而是應該像一棵樹一樣,將根深深扎進土裡,這樣才能不懼狂風。

1. 深挖舒適圈:以擅長的事為圓心,打造新圈層

沒有天賦,做不強;沒有嗜好,做不久;沒有產業經驗的積累,更不可能賺到錢。

就像圓規之所以可以畫圓,在於腳在走而心不動。

人生,其實也如同畫圓。

確定了圓心,不停地走,才能畫出完整的圓。

2. 拓展舒適圈:外擴舒適圈邊緣,將學習圈擴大為舒適圈

那怎麼慢慢拓展舒適圈呢?

有句電影台詞或許可以給我們啟發——

“你總是要有一天去餐廳點一盤你從來不會點的菜,並把牠吃完,然後發現,還挺好吃的。”

 

來源:視覺中國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騰出自己15%的時間和精力,去嘗試以前從來不會去做的事情,去了解從來不會試圖去了解的人或事。

例如買一本以前絕對沒興趣的書,報名一個從來沒想過會學習的課程,接受一個你本來打算拒絕的邀請,或者主動找一個你不太熟悉的同事聊聊天…

你不一定要逼迫自己走出去,只需要在舒適圈的邊緣試探,慢慢地將它擴大。

邁出去,就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恐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