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做盡,災禍降臨」:以下三件好事,每一件都要留一手

「好事做盡,災禍降臨」:以下三件好事,每一件都要留一手
value101 2024-06-26 檢舉

《警示通言》有言:“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凡事都有尺度,若是做到了極致,就要開始走下坡了,甚至會出現反彈力,傷害到了自己。

就是做好事,也是如此,不能隨意選擇「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

要知道,事情從“好”到“壞”,有一個臨界點 ,你不要去超過。

在平時的工作、生活、社交中,若遇到以下幾件事,要及時留一手,讓自己可進可退。

 

01

過度共情,你會成為他人的「出氣筒」。

人與人交往,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就能理解對方要說什麼,做什麼。

我們以為,希望對方可以理解自己,成為朋友,那麼自己就變成對方的樣子。未來,他懂了你的用心良苦,就會反過來愛你,敬佩和尊重你。

事實上,我們的想法,難免是一廂情願的。

同理是相互的,你單方面的決定,會讓對方有恃無恐,然後在你面前,指手畫腳,擺出惡態。

北宋初年,趙普 作為開國功臣,位高權重。

有一天,趙普擺宴席,招待幹事。

有個叫姚恕 的官員來赴宴,門口的侍衛沒有好好引導,讓姚恕很沒有面子,拂袖而去。

過後,趙普覺得自己冷落了對方,導致對方內心難受,就提這份禮物,登門道歉。

但姚恕不領情,還認為他自己和趙光義是一伙的,有靠山,不懼怕趙普。

在工作中,趙普也積極舉薦姚恕,讓他當了地方大員。

趙普使出了渾身的辦法,姚恕還是擺出不接納的樣子。

總是和別人共情,對方卻越發囂張,隨時可以罵你,責怪你,趕你走。

你的共情,在對方看來,就是「軟弱,巴結」。這樣的事情,還有意義嗎?

你以為是提供了社交的情緒價值,其實是你太好了,成了別人的出氣筒,而你還“一聲不吭、唯唯諾諾”,太可悲了。

 

02

愛管閒事,你會成為別人的「替罪羔羊」。

很多事情,本來跟你無關。但你看不下去了,要管一管,希望事情照你想的去發展,也能順利順利。

有的人,就會“就坡下驢”,有人來插手這件事,他就馬上走開,袖手旁觀。因此,這件事,你一旦插手,就完全變成你的事情了。

萬一這是一件破事,你不是變成替罪羔羊了?

在清朝末年,天下混亂不堪。

李鴻章看到自己的安徽老家,被太平軍搞得一團糟,很是心痛。

他也想為家鄉人做點事。但是他此刻的官位不高,只是翰林院的工作人員。

突然,他靈機一動,去找工部侍郎呂賢基

呂賢基順勢就說:“你寫個奏章,我在上面簽字。建議朝廷派人去鎮壓太平軍。”

奏章提到朝廷,馬上有了回應: “請呂賢基去安徽剿滅太平軍。  ”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