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頂級的強者心態:不入局

一個人最頂級的強者心態:不入局
value101 2024-12-16 檢舉

社會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叫做「泡菜效應」

 

意思是,把不同種類的蔬菜全都放在同一個缸裡醃製,隨著時間流逝,裡面所有的蔬菜都會浸染上同樣的味道。

 

其實,相同的道理,放在人身上也同樣成立。

 

有句話說得好:

 

人生最大的荒唐,就是在爛人、爛事上糾纏,它能耗光你所有的正能量。

 

在生活之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陷阱」。

 

鄰里街坊的雞飛狗跳,職場風雲的勾心鬥角,社會新聞的撲朔迷離。

 

在混亂的能量場裡,最難能可貴的,是遊離在外的清醒與自在。

 

真正厲害的人,不牽扯、不糾結、不入局,笑看風起雲湧。

 

 

聽過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受助者惡意」。

 

當你好心好意的幫助別人,對方不一定會心懷感激,反而很可能會從內心滋生更多的慾望和渴求。

 

此時他伸出的利爪,很可能會揮舞向你,帶來的是無盡的衝突與傷害。

 

千古神醫華佗就有類似的境遇。

 

曹操身居高位,手握重權,卻時時苦惱於頭風病,每逢發作痛不欲生。

 

華佗受詔前來給曹操治病,為他紮針緩解頭痛。

 

華佗不忍曹操持續受病痛折磨,即使心中害怕,仍然皺著眉頭誠懇直言,告訴曹操他的病需要做開顱手術。

 

曹操生性多疑,面對華佗的方案,不同意也不願意相信。

 

但屢次進宮治病,華佗都堅持開顱的根治方案,曹操依舊不允。

 

華佗此時已經預感到危機,於是藉口病假逃回家鄉。

 

但幾番躲藏,最後還是惹怒曹操,被押入大牢,判了死刑。

 

《灌園記》中講: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共情他人境遇,想要伸手相助,想要出言勸導,必然會將自己牽扯住是非之中。

 

輕者,招人討厭;重者,惹得一身麻煩。

 

干涉他人課題,彼此之間的邊界也被打破,個人的能量也必定陷入混亂之中。

 

無獨有偶,《歡樂頌》裡的樊勝美也是如此。

 

在上海打拼生活的她,本來靠自己的努力,生活勉強還算順利。

 

然而即便離家數千里,卻仍被原生家庭綁架。

 

原本只是拿出錢來補貼哥哥,沒成想對方得寸進尺,自己的巨額債務也全數推到她的身上。

 

日常生活裡,更是無窮無盡的叨擾。

 

哥哥賭博沒錢了找她,失業沒工作找她,遇到法律糾紛也找她。

 

多番折騰之下,樊勝美一身困倦不說,還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地雞毛。

 

山川與河流不同道,人與人亦是各有各自的命運。

 

親人落難,一次相助是血脈相連,兩次相助是情深意重,到了第三次就應該敲響警鐘。

 

不知不覺中,自己早已走入別人的棋局,成為別人美好生活的獻祭品。

 

同情他人的人,必然要背負他人的不幸。

 

唯有樹立好邊界,才能不被輕易牽引步入他人的局。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曾講過一段往事:

 

年少時的一堂課上,老師手裡舉起一張畫著一個巨大黑點的白紙問:

 

“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

 

學生們仰著頭,自信大聲地回答:“一個黑點!”

 

老師卻搖了搖頭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

 

人一旦陷入自己的認知視角之中,就很難看到視線以外的世界。

 

拿起手機,購物軟體推送的正好都是自己需要的東西;

 

連刷幾個視頻,也全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翻閱評論區的觀點,發現每一句都說到自己的心坎上。

 

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是自己熟悉且認同的部分,彷彿世界正是如此。

 

在這樣的舒服自在中,一步步走入自己的思考困局,迷失了方向,人的成長也就此停滯。

 

一位網友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因為童年的打壓式教育,她常常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即便後來的她進入大廠工作,每當機會來臨時,首先想到的不是爭取而是畏懼退縮,下意識覺得自己會搞砸。

 

但其實在周遭人看來,她工作能力優秀又低調。

 

卻偏偏因為對自我能力認識不清,被內心的恐懼束縛住了手腳,阻斷了自己的上升管道。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